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消费维权 » 正文

IBM佳能率先回应重金属污染质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7-21 10:56:23    浏览次数:239    评论:0
导读

    在经过了50天的沉默之后,面对自然之友和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等34家环保组织就IT产业

    在经过了50天的沉默之后,面对自然之友和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等34家环保组织就IT产业供应链重金属污染提出的质疑(《每日经济新闻》6月10日曾作报道),IBM和佳能日前终于给出了迟来的回应,表示其自身会对整个供货商系统进行更深层次的调查。

    现在对于上述质疑继续保持缄默的企业还有6家:苹果、飞利浦、爱立信、沃达丰、LG和比亚迪。

    昨日(6月24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此次佳能和IBM能做出回应,和消费者的作为有很大关系,因为消费者向这两家企业写了200多份信件,要求它们对自身供应链的重金属污染进行调查。外界普遍认为,供应链的绿色路径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不二选择,而“绿色产业链”也正成为对企业责任的一个考验。

    供应链的绿色路径

    自从1996年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提出“绿色供应链”以来,这个概念业已被时疏时密地谈及了14个年头,而在时下低碳经济的集体诉求中,绿色消费的呼声亦日渐高涨。

    业内人士称,绿色供应链是指整个上下游的生产供应链,都必须符合政府或国际组织所制订的环保标准,避免生产过程或生产的成品对环境或人体造成伤害。

    然而,有观点认为,促使供应链变“绿”一定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另外“变绿”在带来产品升级的同时,是否会成为一重待解的贸易壁垒?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主任符国群曾表示,一方面,绿色生产和供应可以提升企业形象;另一方面,企业在打造品牌时,绿色行动会加强消费者参与的意识和体验的感受。

    自2006年始,锲而不舍地建立中国污染数据库的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其主任马军说,“我们做的数据库里,收集了6万份污染超标的企业样本。现在这里面的许多企业开始利用这些数据,去管理它们的供应商。目前过百家企业做出了说明和整改。”

    虽然对于绿色供应链有了更多认同,可是真正进入实际操作层面,企业却面临着多重挑战。有专家表示,加入绿色成本考虑之后,企业如未及时升级换代,可能会使产品质量下降、生产成本上升。但也有人认为,企业通过对上下游的资源整合,以及企业内部各部门的流程改进与技术创新,同样能降低推行绿色供应链带来额外成本。

    依赖外包更需严管

    采取何种措施既能让供应链变绿,又能维持竞争优势?兼得二者需要企业智慧,而在生产采购全球化的当前,更加需要企业责任。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国际市场上外包业务方兴未艾,为相当数量的企业提供了规避环保标准限制的可能。马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现在很多产业都已实现了全球的生产和采购,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国际品牌会把污染较重的生产环节外包给中国等发展中国家。”

    “IT品牌如果不能对供应链的环境表现加以控制,那么它们自身做出的环境承诺,将无从实现”,马军认为,“所以我们认为它们应当把供应商的环境管理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58A1D296D17418B86C257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