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CPI居高不下,手里的钱存在银行会“贬值”,闲在家里更贬值的当下,老百姓借助银行、保险、证券等机构渠道,进行投资理财,究竟能否跑赢CPI呢?投资者又该如何定夺呢?
银行存款
10万存一年
损失1050元
CPI的高企让市民早就意识到已经进入到“负利率”时代,但“负”到什么份儿上,算一算便知。
昨日,孟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现行银行一年期利率2.25%计算,如果去年7月存入银行10万元一年定期,今年7月份到期后,连本带息可取出102250元,但由于今年7月CPI同比上涨3.3%,这102250元若用于日常消费,仅相当于一年前的8950元,比当初存入时的10万元贬值了1050元。
他说:“看看这贬值的速度吧!确实有点儿惊人。不过,物价虽然上涨,但是,只要我们科学理财,还是能够跑赢CPI的,哪怕最次也能持平啊。”
孟先生表示,今后,可能会经常跑跑理财市场,捕捉投资机会。
债券市场
抓结构性机会
上半年股市表现疲软,债市却走出了一波独立的牛市行情,据了解,个别债基达到了10%的年化高收益。CPI继续涨,债券市场会有怎样影响呢?
首先是国债,今年发行的一年期国债利率为2.6%,比照3.3%的涨幅,远远跑不过。证券分析师刘刚表示,“债券市场的表现主要取决于利空因素加息,但目前来看,虽然CPI走高,但去年过多的货币投放早已收紧,所以CPI全年过分上涨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央行不会轻易动用加息手段来调控。”
债市将由年初以来的“普涨”向“结构性机会或防御性机会”过渡,配置一些防御性的品种依然可以获取适当的稳定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