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以来,郭台铭接连拿下苹果、戴尔等诸多型号的产品大单。今年随着苹果产品热卖,其总代工商富士康在产能上受到了极大挑战。“鸿海系”企业几乎向苹果iPad提供了全套产品。iPad今年5月上市后,销量迅速突破百万,富士康已面临产能和工期紧张等问题。此前正是因为富士康供货不足,iPad推迟一个多月上市。
富士康招工在深圳亦是蔚然一景,但“工厂到处是工时过长、加班压力过大的抱怨,一个人干两个人工作的现象普遍存在,来的人多,走的更多”。有离职员工在互联网上这样抱怨。
“客观地说,富士康员工的福利待遇还是不错的,也不欠薪,很多人为了挣钱愿意到那里打工,这是事实。”也有离任富士康的员工对本刊记者这样说。但公司上下对于执行力和效率的惊人要求,加之种种严苛管理,确实让人精神压抑。
甲子之年
郭台铭发迹于台湾,跟随他打天下的也几乎都是台湾人。最著名的有“十二金刚”,风格强悍深受郭台铭师传,整个公司的氛围都很“听话”,上行下效。
富士康的一个天然的体制问题是同工不同酬,待遇机会论籍贯而非能力;或者可用一句话概括:台干(即台湾籍员工)领导中干,中干领导基础人力。在薪资制度上,则台干远高于中干。
显而易见,郭台铭更加信任台干。年底分红、奖励或者抽奖,中干奖励少许现金,台干一般都直接发股票。在台干较集中的事业群,中干的发展空间更加有限。这也是富士康公司大陆籍人才流动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曾被富士康引以为傲的人才激励政策,近年来也逐渐消逝,如“1-3-8留才计划”(即工作满一年奖励三个月薪水;满三年再奖励三个月薪水;满八年可获得一套住房)。近几年深圳住宅价格飙涨,2002年之后入职的中干几无可能获得住房奖励。
而台干的问题也越发突出。一位离任的台干说:“大家都觉得太辛苦,且常需要长期出差。”郭台铭也注意到台干的人力成本太高,现在股票可发的少了,年底分红少了,办公条件一般。“台湾圈子很小,了解了富士康在大陆的一些声誉及企业文化特性,很多人就不愿意到鸿海来干了。”
比人才流失更令郭台铭头痛的,恐怕是接班人问题。数年前郭台铭曾提出由其三弟郭台成接班,但2007年郭台成因白血病早逝,这给了郭台铭很大打击。据本刊记者了解,郭台成患病后,郭台铭在富士康上下尽全力寻找骨髓匹配者,并对捐献骨髓的员工奖励了2000万元。虽然手术成功,但郭台成终因排斥反应而离世。
“不仅仅是能力,还有一些人格魅力的因素。郭台铭的个人威信、感染力及重情重义的鲜明个性,在公司无二。”接近郭台铭的人士如此评价。
郭台铭之子郭守正太过年轻,年仅30岁出头,目前精力主要在投资电影上。郭台铭为儿子成立了一家文化公司,刚拍了一部以老家山西晋商为主题的电影。郭台铭的二弟郭台强早已另立门户,有自己的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