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商务视点 » 正文

iPad:革命还是骗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7-21 10:53:17    浏览次数:355    评论:0
导读

iPad 陡峭的销售曲线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史蒂夫·乔布斯仍旧是高领黑毛衣搭配

iPad 陡峭的销售曲线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史蒂夫·乔布斯仍旧是高领黑毛衣搭配Levis牛仔裤,仍旧是靠在沙发上翘着腿演示新产品,仍旧是一派难掩兴奋的神秘语调——如同手工课上捏橡皮泥小板凳的小爱因斯坦,急于向老师展示杰作。唯一不同的,是这次iPad发布会上的掌声没有延续多久,就被一片嘘声淹没。

    不支持FLASH,没有USB接口,电池不可拆卸,摄像头欠奉,多任务不能同时运行……看起来,iPad除了显示屏更大,缺陷比iPhone还多。

    iPad是一场革命还是一场骗局?英国广播公司在报导中不禁发问道。网友“mr.7th”的点评颇为经典:“一个大号的不能打电话的iPhone,确实很逊。”虽然也有77岁的塞浦路斯老人认为iPad将使他的生命“焕发第二春”。

    悬念随着iPad于2010年4月3日在美国上市一步步解开,直至一个月后的5月5日,乔布斯宣布销量达到100万台,“比iPhone当年74天创造这一里程碑所用时间的一半还少!”与具有划时代意义的iPod相比,这一速度也堪称惊人。

    如此陡峭的销售曲线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全新的核心竞争力,开启全新的人机交互未来,这是iPad试图给我们讲的一个新故事。

    后发无优势

    乔布斯深谙这一策略:代替消费者的内心,不仅满足需求,更要创造需求;终极目标是超越“需要”,成为“想要”!

    2007年,当史蒂夫•乔布斯灵活滑动着iPhone的3.5寸宽屏时,他做到了;2008年,当他从牛皮纸信封里取出薄至0.16英寸的MacBookAir时,他也做到了;而在今年1月28日的旧金山芳草地艺术中心,台上的乔布斯没有如愿收获“性感”、“不可思议”等欲望层面的赞美。

    甚至iPad这个名字也不够新鲜。早在2002年,富士通公司推出的一款用于店员查询库存的手持设备,就叫iPad,甚至定价为2000美元,远高于iPad基本款的499美元。山根弘,富士通公司负责全球公关事务的主管向《纽约时报》表示:“在我们看来,这个名字是我们的!”

    不完美亦完美

    真有这么糟吗?或许是因为乔布斯和爱因斯坦做的相反。iPad发布前,乔布斯用“垃圾”定义上网本——也就是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之间最常见的一个品类——将所有人对iPad的预期调至最高。

    看看小爱因斯坦,他聪明地先交上一个丑陋的橡皮泥小板凳,待老师批评后,再拿出两个更丑的,使结果高于预期,凸显他的作品来之不易。

    更高的预期,带来更低的评价,几乎是新产品的一个定律。iPad上市前的抱怨,更多的源自被乔布斯调高的预期,而不是产品本身。至于上市后的销量,只不过再次印证了营销教科书对“定位”的推崇。

    这一策略与此前相同的是勇气。iPad再度拿起“苹果牌剃刀”,“剃”去以往同类产品多而全的功能设置,将“定位”演绎至极。一如没有液晶显示屏的iPodShuffle,按键少得可怜的iPhone,以及光溜溜的MacBookAir。

    

 
关键词: iPad,乔布斯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5D1BF56D317264067B19CE.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