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投资致富 » 正文

天价《砥柱铭》质疑声再起 如是真迹四亿不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7-19 11:40:52    浏览次数:214    评论:0
导读

  《砥柱铭》局部    6月3日晚,保利春拍现场创造了中国艺术品拍卖的世界纪录——北宋黄庭坚书法

  《砥柱铭》局部

  



  6月3日晚,保利春拍现场创造了中国艺术品拍卖的世界纪录——北宋黄庭坚书法长卷《砥柱铭》以总价4.3亿元成交。此前2.3亿元成交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保持了5年的纪录,一下子被提升了2亿元。正在人们为这一天价咋舌时,河南书画爱好者王保良竟提出《砥柱铭》是赝品,并举出三条证据为佐证。而以保利拍卖行为代表的“挺真派”也抛出了台北故宫博物院指导委员傅申洋洋数万言的学术论文,驳斥赝品说。一时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疑窦重重。

  《砥柱铭》是一副什么样的作品?它经历了哪些流转过程?为什么在它拍出如此高价的同时,对其真伪又总是众说纷纭呢?记者通过调查试图为您廓清迷雾。

  ●900年流转路

  《砥柱铭》写于典型的北宋澄心堂大纸上。卷长8.24米,共82行,407个字。从南宋初到清末的题跋长达6.21米,外加卷首的山谷像(黄庭坚自号“山谷道人”),总长近15米。仅次于现藏于美国的18.22米草书《廉颇蔺相如列传》卷。

  《砥柱铭》原为唐代名相魏征所作。黄庭坚非常钦佩魏征敢于直言进谏的品格。遭到贬谪后,他特别喜欢为追随他的年轻学者书写此铭。在《山谷题跋本砥柱铭》后段,黄庭坚有这样一段记述:“余平生喜观《贞观政要》,见郑魏公之事太宗,有爱君之仁,有责难之义,其智足以经世,其德足以服物,平生欣慕焉,时为好学者书之。”而他一生究竟写过多少本《砥柱铭》,现在已不可考。据史料记载,除今天所见的《砥柱铭》外,黄庭坚至少还写过4件《砥柱铭》。

  从题跋中可以看到,这版《砥柱铭》是黄庭坚赠送给友人杨明叔的。据说黄庭坚非常赏识杨明叔的人品学问,杨明叔也极喜爱黄庭坚的书法,并不时向其求索墨宝。在1095年前后,黄庭坚把这幅《砥柱铭》赠予杨明叔。

  从历代题跋和印章上,人们可以看出《砥柱铭》坎坷的流转过程。卷轴上的题跋自宋元至明清,共有26则之多。

  第一位为《砥柱铭》作跋者署名“曲肱寮”。据专家考证“曲肱寮”是宋彭城魏衍的斋名。魏衍之跋虽无年款,但根据其卒于建炎初(约1127年)推算,作跋时间距《砥柱铭》创作至多不过30年。第二位作跋的是曾与秦桧做过斗争的南宋进士汪应辰。南宋后期,《砥柱铭》又为权臣贾似道所得。现在在卷尾左下角的“哉”字旁还印着贾似道的“秋壑图书”收藏印。南宋理宗年间,贾似道权倾朝野,其收藏更为丰富,黄庭坚的另一件名作《松风阁帖》也曾被他收入囊中。

  元天顺元年(1328年),《砥柱铭》为黄庭坚八世孙黄璂所得,此后至明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一直由黄氏家族保存。现在卷尾第7跋至第15跋,便记录了这一期间的收藏情况。

  此后《砥柱铭》为明末大收藏家项元汴所得。项元汴是明代第一鉴藏大家,据说凡经项氏收藏的作品,便可身价百倍。项氏非常珍爱此卷,一口气在上面盖了60多方印章。清朝前期,此卷辗转流传于几位广东藏家之手。20世纪初被南京人伍福收藏,而后流入日本著名的有邻馆。2000年,在台湾寒舍艺术中心王定乾的帮助下,《砥柱铭》流传到台湾藏家手中。今年,台湾藏家将《砥柱铭》送拍至北京保利,一位神秘的中国买家电话竞拍以4.3亿元将其买走。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594257DE4162154043428A.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