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经济观察 » 正文

周世俭:优势不能止于价格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7-21 10:38:10    浏览次数:161    评论:0
导读

  早在汇改前,不少外贸企业就在嚷嚷着,接受人民币升值幅度极限是15%。而汇改五年来,人民币升值

  早在汇改前,不少外贸企业就在嚷嚷着,接受人民币升值幅度极限是15%。而汇改五年来,人民币升值累计已超过这个幅度,外加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倒闭或转移的企业还是少数。

  考虑企业承受度

  中国在2005年启动的汇率改革方向是正确的,使货币机制市场化。

  美元、日元都是有升有降,中国汇改目的是使人民币根据市场变化来浮动,而不是一味升值,而且要坚持自己的步伐和节奏,尽可能做到窄幅波动。从2005年7月21日到2007年上半年累计升值幅度大约为8.3%,这段时间升值步伐控制得比较好,但从2007年10月到2008年7月,人民币升值加速,9个月升值将近11%,使得中国出口受到重创,珠三角、长三角几万家外贸企业倒闭。

  人民币升值有助于逼着企业摆脱惰性转型升级。人民币升值是一把双刃剑,一旦尺度把握不当,就会重创出口。

  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主要货币纷纷对美元贬值,而中国基本保持汇率稳定。大多数企业都认为这对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起到重要作用。在本报近日调查过程中,32.76%的受访企业表示这期间汇率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58.05%的企业认为有一定作用。

  转型升级消化换汇成本

  尽管短期内全球尚未有其他产地的规模大得足以取代中国制造,但中国在品牌和技术方面依然落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在价格优势上不如亚洲一些国家,在前有强敌、后有追兵的情况下,中国制造有必要加速转型升级的步伐。人民币升值压力将逼迫着企业通过深加工、创品牌、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等方法来降低换汇成本。

  早调整的企业,相对掌握主动权,迟调整的企业,则比较被动,不调整的企业,可能死路一条。

 
关键词: 企业 出口 汇改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59C71E07D16899D589F843.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