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汇改前,不少外贸企业就在嚷嚷着,接受人民币升值幅度极限是15%。而汇改五年来,人民币升值累计已超过这个幅度,外加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倒闭或转移的企业还是少数。
考虑企业承受度
中国在2005年启动的汇率改革方向是正确的,使货币机制市场化。
美元、日元都是有升有降,中国汇改目的是使人民币根据市场变化来浮动,而不是一味升值,而且要坚持自己的步伐和节奏,尽可能做到窄幅波动。从2005年7月21日到2007年上半年累计升值幅度大约为8.3%,这段时间升值步伐控制得比较好,但从2007年10月到2008年7月,人民币升值加速,9个月升值将近11%,使得中国出口受到重创,珠三角、长三角几万家外贸企业倒闭。
人民币升值有助于逼着企业摆脱惰性转型升级。人民币升值是一把双刃剑,一旦尺度把握不当,就会重创出口。
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主要货币纷纷对美元贬值,而中国基本保持汇率稳定。大多数企业都认为这对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起到重要作用。在本报近日调查过程中,32.76%的受访企业表示这期间汇率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58.05%的企业认为有一定作用。
转型升级消化换汇成本
尽管短期内全球尚未有其他产地的规模大得足以取代中国制造,但中国在品牌和技术方面依然落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在价格优势上不如亚洲一些国家,在前有强敌、后有追兵的情况下,中国制造有必要加速转型升级的步伐。人民币升值压力将逼迫着企业通过深加工、创品牌、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等方法来降低换汇成本。
早调整的企业,相对掌握主动权,迟调整的企业,则比较被动,不调整的企业,可能死路一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