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厂转产高价药太易 “新药”多是高价药 疗效又难量化
“廉价药没有消失而是隐身了,穿了‘马甲’变成了另一种高价药。比如,在我们科室里一个药品刚上市的时候是片剂,过段时间这个药的针剂就出来了,再过段时间胶囊又出来了,花样层出不穷,价格也日渐增高,但疗效却都差不多。”徐医生说。
另外,根据我国的药品定价政策,无论进口的、进口分装的还是国产的,如果国内市场上同种药品是由多家企业生产的,只要其中一家企业认为其产品的质量和有效性、安全性明显优于或治疗周期、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其他企业同种药品就可以申请单独定价。由于我国对新特药的定义比较宽泛,审批政策宽松,使得药企能够很容易地通过开发新药来规避政府的价格管制,目前这一政策成为药企普遍采用的一种规避价格管制、抬高药价的工具。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牛正乾指出,事实上很多所谓的“新药”,大部分是原有品种过了专利保护期的仿制药,药企通过改变剂型、改变规格、添加少数无关紧要的成分等办法来开发成所谓的“新药”,然后重新定价为高价药品。但其质量与疗效到底优过同类产品多少,却很难用量化的数据表示,也很难在价格上有一定的可比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