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Tom合作不成,2005年,ICQ又找到了新伙伴——香港电讯盈科。他们共同推出ICQ5.这是一款带有粤语版本的软件,且加入多项契合香港网民使用习惯的新功能。但其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有网友认为汉化不彻底,满目洋文,本土化依然存在问题。
就这样,ICQ一直在中国市场的周围打转,仍然找不到核心的突破方法。之后,ICQ开始偏重产品技术和模式创新。相比之前聊天的单一功能,现在基本上什么功能都具备了。2010年面市的ICQ7版本更像MSN8的设计,而且可以与Facebook等交友网站消息互通。
不过专业人士认为,即使ICQ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中国的QQ已经做得足够好,而且ICQ已经错过了进入中国的最好时机,“中国即时通讯市场的天下已经大定了。”
比如,现在新浪有UC、网易有泡泡、TOM有Skype,中国门户网站在即时通讯市场的布局基本完毕。微软的MSN、门户网站势力、腾讯的QQ,即时通讯目前呈现三大势力的混战局面。
“ICQ公司一直期待和中国内地的门户网站、移动运营商、网络公司合作,以合资公司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但是,这个阶段等待得太长了。”杨海峰直言。
从美国在线的旗下“转会”到俄罗斯网络巨头DST,ICQ未来的发展战略又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未来,ICQ能够实现其重归中国梦吗?
现在,还没人能肯定地回答这个问题,ICQ公司市场总监MeravChen对《中国周刊》记者说,她没有来过中国,也不方便对公司的商业计划发表任何评论。
杨海峰记得,ICQ高层在2009年对他说过这样充满自信的话,“ICQ拥有高端广告资源、可延伸的国际品牌,还有中国庞大的可开发的手机用户和网络用户市场。”总之,“他们非常期待回到中国市场。”
只是,这漫漫长路,以及快速成长的中国市场,正考验着ICQ的智慧。
(本文来源:中国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