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经济观察 » 正文

丁洪峰:大都市建设切忌拔苗助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6-23 14:44:26    浏览次数:145    评论:0
导读

  从今年起,西安计划用10年时间初步建成国际化大都市。西安市相关部门对市民素质提出了基本标准

  从今年起,西安计划用10年时间初步建成国际化大都市。西安市相关部门对市民素质提出了基本标准,例如到2015年,一半市民能认500个繁体汉字和会说900句英语。

  估计没有一个城市不希望自身成长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这事关一个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更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象征。但考虑到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庞大性与复杂性,须切忌拔苗助长。

  据悉,国际化大都市的概念最初是由苏格兰城市规划师格迪斯于1915年提出来的。目前关于国际化大都市还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定义,但较为公认的,是指那些具有超群的政治、经济、科技实力,并且和全世界或大多数国家发生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交流关系,有着全球性影响的国际第一流都市。理解国际化大都市概念的关键点是“影响力”问题。

  容易看出,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并非朝夕之功,除了基本的地理、经济等要素之外,还有很多非意志性的因素。换句话说,国际化大都市很难说是人为选择的结果,而是伴随着经济发展、现代化建设,带来的人文素养等的不断提升、文明进步,而逐渐形成的。任何的单兵突进,都可能使本来的计划因为缺乏城市环境、氛围等城市配套功能设施和相关制度的全方位支撑,而难以起到什么效果。即使放眼全球,国际化大都市也屈指可数,纵使北京、上海,跟纽约、伦敦、东京等公认的国际化大都市相比,也存在不小的差距。

  订立一个目标或许不难,但如何实施就是个大问题了。比如西安制定的计划措施,到2015年,一半市民能认500个繁体汉字和会说900句英语,既要诵读唐诗、宋词,也要诵读歌德、普希金;加大处罚力度,随地吐痰、乱丢垃圾均罚50元。但问题是,这些措施要如何实施呢?市民到哪里去学英语,谁来买单,谁来检查?对吐痰、丢垃圾等,如何监督谁来处罚?这些都是问题,很可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遭遇较大的阻力。

  城市的建设定位当慎之又慎,这和城市建设规划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如果发展规划科学、合理,那么将极大推进城市的发展,反之,很可能变成一种折腾,造成大量社会财富的浪费,耗费巨大成本却收益很小,而拔苗助长式的盲目发展,则尤其值得警惕。

 
关键词: 国际化大都市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5BE44062013735A22F2C9A.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