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精粹 » 正文

余丰慧:谁在做13亿换个招牌的傻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8-07 12:44:26    浏览次数:90    评论:0
导读

  7月底,这场从去年年底开始的全国范围更换高速路牌的行动,就将基本结束。据各省投资数据计算可

  7月底,这场从去年年底开始的全国范围更换高速路牌的行动,就将基本结束。据各省投资数据计算可知,更换一块路牌花费最少为8000元左右,这意味着全国17万块高速路牌,其更换成本至少13亿元。

  有几点应该引起关注,根据报道“此次更换路牌花费较大,各省之间成本不一,不少城市花费总额高于市场报价。”这里面是否存在“猫腻”,要引起各级纪检部门的注意,对于其存在的贿赂腐败问题要迅速查处。其二,这一投资并没有换来预想的效果,反而给出行者带来了新的不方便。对于已经养成的标识习惯,突然改变,当然会引起一些麻烦。这种投资目的与实际效果差异过大的结果,有关部门应该负起决策失误之责任。其三,既是已经花费高达13亿元,也还没有完结。部分地方政府为了方便驾驶员记忆,在过渡期内采取一块路牌上新、老路名共存的方式。这意味着,当过渡期结束后,我国很可能迎来新一轮更换路牌热潮。一个路牌如此折腾,其花费无穷无尽,为何拿纳税人、车主百姓的过路费如此不当回事,如此轻率“挥霍”呢?需要深入思考。

  当然,笔者是研究经济金融的,习惯从经济的角度来分析思考问题。咋一看到这条消息,第一感觉是,只有国有企业、国有单位才会做这样的傻事。因为,这些单位的决策者是在花费别人的钱、不亲自掏腰包而且还能换来个人政绩甚至从中有个人、单位油水可捞。此前,我们已经目睹了太多国有企业无谓的分分合合,屡次更换招牌、门面,花费惊人的事件。仅金融系统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在更换招牌和门面上花费、浪费就非常令人震惊。

  当然,机构的分分合合是一个方面,许多垄断性企业、国有金融企业完全是根据主要负责人的喜好而更换招牌甚至换一个人领导更换一次招牌。这种惊人浪费私营企业怎会为之?因为那是要从自己腰包里掏钱的,是要从自己血管里出血的。而国有企业包括国有金融企业负责人无论自己的天价年薪,惊人职务消费,还是豪华办公设施、豪华坐骑,还是一时心血来潮更换招牌和门面都是国家,最根本是全体人民出血的。决策者却能捞到政绩、有谋取私利之机会。

  当前,在国有企业中正在流行一股所谓构建企业文化的潮流。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投入大量精力、物力和资金来拔苗助长式进行所谓构建,包括投入巨资更换招牌和门面。千万不要以为请几个“文化人”空想几句美词、编造几段话语就成为了企业文化。要明白一个企业的文化是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在市场中竞争、拼搏、滚打甚至“厮杀”而形成自己的经营风格,继而成为社会、市场公认的内部文化。这种文化不是自己企业弄几个“文化人”闭门造车提炼的,而是市场、社会、消费者以及竞争对手赋予的、公认的,是外在给予企业的评价定位。中国所有国有企业都没有自己真正的企业文化,都是更换一任领导创建一个“内部企业文化”,也就会出现频繁更换招牌的劳民伤财之事。

  更加令人不解的是,对于类似更换高速公路路牌这种劳民伤财之事在监管上长期完全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希望这种现象引起国资委等部门的重视。好则,中央刚刚下发了“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这将对于个别国企负责人独断专行,做出类似劳民伤财更换路牌、招牌的现象是严格约束。希望能够得到很好落实。

  争对手赋予的、公认的,是外在给予企业的评价定位。中国所有国有企业都没有自己真正的企业文化,都是更换一任领导创建一个“内部企业文化”,也就会出现频繁更换招牌的劳民伤财之事。 更加令人不解的是,对于类似更换高速公路路牌这种劳民伤财之事在监管上长期完全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希望这种现象引起国资委等部门的重视。好则,中央刚刚下发了“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这将对于个别国企负责人独断专行,做出类似劳民伤财更换路牌、招牌的现象是严格约束。希望能够得到很好落实。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5C0EC137919170DA04EE8A.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