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艺术品拍卖的日益红火,古籍善本作为其中的一个门类也逐渐为世人所熟知。相对于艺术品市场的其他门类,古籍市场始终保持着稳定上升的态势。仅从1996年上海地区朵云轩首次在艺术品拍卖会上推出古籍善本专场以来,各种类别的古籍善本普遍都有数倍乃至数十倍、数百倍的涨幅。
一位资深专家谈到,在他从事古籍善本拍卖的十余年间,还没有见过一本堪称善本的古籍身价下跌。将古籍善本称为“蓝筹股”并不为过,这一现象的原因何在?
何谓“善本”?
笼统地说,只要珍贵难得,内容精善的古书刻本、写本都可称为“善本”。具体的标准,历代学者、藏书家都提出过不同的看法,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清末张之洞的说法。张氏解释善本之义有三:
一曰足本,无阙卷,未删削;二曰精本,精校、精注;三曰旧本,旧刻、旧抄。
其中一、二条是从图书内容和校勘的角度提出的,第三条则从版本产生年代的角度来讲。现代的版本学家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善本的“三性原则”,即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
现在古籍善本的拍卖一般都包括善本书籍、名人信札墨迹、碑拓印谱等数个门类,范围还是相当广泛的。善本书一般可分为刻本和写本两大类,刻本包括历代用雕版或活字印刷的,主要为木刻的书籍,而写本又包括了稿本和抄本等几种。目前市场上宋元刻本已十分罕见,明清刻本及以后的石印本等渐渐占据主体地位。
市场升温 谁是高价“推手”?
近年来,古籍善本市场升温步伐进一步加快,不仅拍卖专场增多,而且价格水涨船高。
例如作为内地艺术品拍卖的龙头老大,2007嘉德古籍善本首场四季拍卖会,380件拍品总成交529.2万元,成交比率77.83%。其中,《资治通鉴纲目全书》为明万历二十六年苏州官刻本,纸墨精良,保存完好,如此品相在明刻本中实为罕见,最终以85.8万元的价格成交。世上仅存的明万历间朱墨套佣古本演义三国志》也拍出了28万元的高价。
2007年上海嘉泰春拍的古籍善本专场中,元刻本《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以308万元成交。据称,此套书在2000年中国嘉德春拍中就已出现并引起业界关注———此次送拍的收藏家以209万元购得此书,这在当时是个天文数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