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击鼓传花 严俊旭
身价:12.68亿元
根据:2011年9月30日股票价格
排名:第九
公司:天顺风能

2010年末,当老对手泰胜风能登陆创业板不久,严俊旭也带领天顺风能(002531.SZ)匆忙登陆中小板。且不论严俊旭的真正意图是想入市融资,还是不愿落于人后,但梳理天顺风能上市的过程就不难发现这几乎就是严俊旭的独角戏。
这位担任着至少5家企业董事长职务的狂人,在天顺风能上市过程中,利用多重身份,进行股权腾挪备受质疑。而其拥有的26.35亿元身价也是饱受争议。
2005年1月,天顺(苏州)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天顺风能的前身)以港资公司身份成立,注册资金1000万美元,经营期限1年。天顺控股是其唯一股东,严俊旭间接持有天顺控股90%股权,而其妻弟金亮则直接持有天顺控股10%股权。
在经历了3次增资扩股后,次年9月,天顺控股将持有的100%股权转让给乐顺控股。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次股权转让实际上并没有太大意义。因为乐顺控股与天顺控股的股权结构一模一样,严俊旭持有90%,金亮持有10%。也就是说,严俊旭只是把天顺的股权从左手倒到右手。
更有趣的是,2009年10月12日,乐顺控股与上海天神签署《股权转让协议》,约定由乐顺控股将所持有的天顺有限64%股权按原始出资额768万美元转让给上海天神。而上海天神法定代表人为严俊旭之妻金葵,实际控制人仍为严俊旭。至此,击鼓传花的游戏,再次在严俊旭身上上演。
在一系列轮番倒手后,公司形式出现了变化。2009年12月初,天顺(苏州)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天顺风能股份有限公司。当天顺风能上市时,严俊旭和其妻弟金亮,通过全资子公司分别间接持有天顺风能50.19%和33.71%的股份。两人持股比例超过了总股份的八成。
2009年9月,包括严俊旭在内的4大股东将自己持有乐顺控股的股权全部转让给了金亮一人,最终金亮以独资身份掌控乐顺控股,从而间接持有天顺风能股权。在此期间,严俊旭也把自己所独有的上海天神股权拿出10%,以原价转让给了上海利能,其依据是上海利能的股东周建忠、金亮、龚涛和朱国学是天顺风能的创业团队。短短几个月时间里,经过股权转让、增资扩股等一系列资本运作之后,天顺风能约50%的股权撒落到了7家公司手里。
一切准备就绪,严俊旭期待着上市带来的喜悦。2010年最后一天,随着深圳证券交易所内一记浑厚的钟声响起,天顺风能正式登陆A股资本市场。这也被看成是天顺风能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最初发行股数不超过5200万股,每股发行价格24.90元,总股本不超过20575万股。而当天共募集资金达到12.95亿元,成为深交所4只新股中融资总量最大的一只股票。
近13亿元的融资总量让严俊旭怦然心动。如果按照持股比例以及当日开盘价25.71元/股计算,严俊旭上市当日的身价将达到19.84亿元,而他的妻弟金亮也超过了13亿元的身价。
对于融资所得的用途,严俊旭在股票上市路演时表示,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海上风电塔架的研发和生产,通过3兆瓦及以上的海上风电塔架建设、2.5兆瓦及以上风电塔架技改、研发中心等三大项目实施。尽管严俊旭信誓旦旦地说要用好这笔资金,但是最新的消息称,今年1月,上市还不到一个月的天顺风能,就把接近三亿元的超募资金用于归还银行贷款和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8. 老牌富豪 朱玉国
身价:27亿元
根据:有关资料估算
排名:第四
公司:长星

今年3月8日,在天津滨海国际会展中心会议厅,梳着大背头,一身灰色西装的朱玉国正举起右手,向台下200多名与会者介绍长星集团这个后起之秀如何发展风电产业链。
尽管进入风电之前,朱玉国已经是亿万富豪。但是,不断造就财富神话的新能源领域,同样在吸引朱玉国这个全国最大装饰原纸生产商的老牌富豪。早在2007年10月2日,朱玉国掌控的群星纸业(03868.HK)在中国香港联合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发行3亿股,首日股票升值六成,最大涨幅达到九成,名列2007年下半年香港首日五大升幅新股第4位。根据《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和胡润百富榜的数据,朱玉国身家在57.1亿元。
而就在群星纸业生意如火如荼的时候,朱玉国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投资55亿元进军风力发电行业。而这个决定,曾让他倍感压力,三天三夜没有合眼。
因为这毕竟是拿几乎全部的“身家性命”在做赌博,稍有不慎将可能毁于一旦。如何平衡自己的传统优势产业与风电产业间的比重,是让朱玉国备受煎熬的地方。
朱玉国最终还是选择了自己看好的风电产业。主要原因还在于他自己的亲身体验,以及对于中国可再生能源未来的判断。
数年前,去欧洲考察的朱玉国看着当地的风电设备颇有感慨:“在欧美国家,风力发电设备都是成片地安装,风力资源被充分利用了。”这次考察经历给朱玉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希望能找到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没有污染、不是高耗能的产业。”
《可再生能源法》的出台让朱玉国信心大增。
根据规划,长星集团将会用5至10年的时间在全国建设100个5万千瓦规模的风力发电厂,从而形成风电产业链。据相关运营风电厂人士测算,一般情况下,风电厂大概需要8至10年才能收回运营成本。不过,如果用自己的风机发电,那么成本回收期可以缩短3年左右。
“今后的能源问题不是价格的问题,而是看你有没有。”朱玉国如此判断。他坚信,国家对资源短缺将会相当关注,并将进一步推动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对风能的利用。那么,随着社会的发展,风力发电企业肯定会有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