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厂商在主推产品方向上的分歧,企业更是要辩证的看:经销商不配合一定是有理由的,或者是企业的支持不够、或者是市场难度太大、或者是经销商本身能力的不足,我想只要看到“钱景”,多数经销商是能够给予支持和配合的,除非经销商想放弃这个品牌,那就另当别论了。所以,这种情况,关键是大家都能面对问题,沉下心来真正的解决问题:该激励的要激励、该调整的要调整、该提升的要提、该支持的支持、该配合的配合,而不是用强逼迫,市场成功是双方受益,也不能靠于单一方面的努力。
再一方面,作为经销商必须明白,再弱势的厂家也是有主动权的,有控制经销商的能力的,只不过在于企业作为不作为。企业靠的不单是经销商,更不是某一个经销商。所以经销商不能存有“客大欺店”的心理,而是应该从自己的目的出发,从生意角度、获利角度去思考问题和做事。
经销商需要明白,自己一样要为“不规矩”和“不坚定”付出代价。窜货砸价是一把三刃剑,首先牺牲的是经销商的利益、其次损害是被窜货方的利益,再有就是厂家的利益。话说回来,你能窜别人的货,别人也能窜你的货,除非一种情况:就是厂家的市场失控,经销商想“过把瘾就死”。
再说经销商的“不坚定”和与厂家主推方向的“分歧”,摇摆是可能因为经销商对“钱景”的迷惑,分歧可能是因为不愿意付出。做生意需要一种果断,这种果断就是基于对一件事情的判断,这是经销商选择一个品牌和选择做一件事的前提,如果看不准或放掉或直接告诉企业自己的迷惑,这样才不至于影响合作。对于不愿意付出劳动,我认为是经销商应该反思的,这不是个例,很多经销商做大了之后,就开始希望挣“轻松钱”,希望别人种树,自己乘凉。其实大家都应该明白一点: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偶尔一次可以,经常有是不可能的,要想获利赚钱,必须要付出劳动。而且作为经销商,更甚于企业,经销商要想保持持续的增长和发展,除了靠机会和眼光之外,必须靠持续的努力,天上的“馅饼”不可能每次都掉在你的头上。
总而言之,我们认为厂商之间在合作过程中,分歧是常有的,凡是抱着一颗平和的心态、相互理解的心态,做到求大同、存小异,明确出双方共同的目标,共同付出、一起努力,这样才能建立更加稳定的合作,建立更加良好的厂商关系,在这种指导思想下,“返利”问题的争执和分歧才能迎刃而解或成为“小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