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广告公关 » 正文

“恶俗”广告与概念营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7-21 10:57:59    浏览次数:109    评论:0
正因为低俗,它才特别受到老百姓的欢迎———本来已经很累了,总不能让看广告也成为一种智力竞赛吧?

    俗文化与俗广告

    如果我们注意到老百姓对于“俗”的偏好已经经过千年的积累沉淀于中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之中,我们就不会奇怪所谓恶俗广告偏偏能获得效果的原因了。

    这种集体的俗主要体现于各种需要某些礼仪的场合,比如节日。节日的俗风气,尤其春节,到现代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2004年春节前后,有人总结出春节八大俗:

    粗俗:比如黄色短信息拜年。2004年春节手机短信息拜年大流行,字字含情,于无声处暖人心,可惜掺杂其中的一些黄色短信息让人倍感烦恼,大倒胃口;媚俗:大家一起办春节晚会;鄙俗:爆竹声中比谁富;艳俗:大家一起穿唐装,唐装下是牛仔裤;庸俗:贺岁剧佳作难寻;滥俗:地摊上也卖中国结(这也有错?)。如此等等。

    这些俗,有些确实是需要加以矫正的,但大多数我们确实看着挺可爱的呀。老百姓的俗,至少比某些自以为有文化者的雅,要简单真实得多。而作为商业策略,研究、利用一下老百姓集体无意识中的俗,只要结果无害于精神文明建设,是应该的吧。

    其实,中国古代对俗文化一向采取打压政策,长期以来受这种意识形态主流话语的影响,导致了很多人尤其是文化人对“俗”的偏见,因此,俗一点的广告就被称为“恶俗”广告,而完全不顾它与普通老百姓心理的暗合。俗文化在中国古代一向不登大雅之堂,它的构成要素,小说、戏曲之类,一般被压在文化生活的底层,古诗、古文才是被推崇的高雅艺术。但是到了今天,谁还能说小说是俗文化?某些广告被视为恶俗广告,大概也是这种意识形态的产物。或许将来的曾几何时,这些恶俗广告也会成为传统的经典?

    俗文化是文化,也需要一个健康的方向。对于广告来说,不仅需要了解消费者的心理特点并加以利用,还应该往高素质方向加以引导。当然,这都是题外的话了。

    如需探讨或者转载本文思想,请与作者联系,电话:020-31869179,85632159,13925006240,电子邮箱:adzdh@21cn.com、fff@21cehua.com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5D7E4484017505A36E6406.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