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经济观察 » 正文

汪红光:三网融合 最要突破“盒式”思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7-09 14:11:39    浏览次数:203    评论:0
导读

  如果来一场评比,电视机机顶盒一定会被广大民众评为本世纪最糟糕、最霸道、最无耻的发明。  

  如果来一场评比,电视机机顶盒一定会被广大民众评为本世纪最糟糕、最霸道、最无耻的发明。

  本来它的问世是为了模拟电视转化数字电视服务的,可经过广播电视部门的“一番”改进,竟成了有效控制有线电视用户的“法宝”,机顶盒祖宗有知,一定是后悔不已。

  7月6日,湖南广播电影电视局局长吕焕斌发布消息,2010年底前,长株潭70万有线电视用户的机顶盒将进行双向升级,基本实现三网(电话、电视、宽带)融合。(《潇湘晨报》2010年7月6日)

  从年前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三网融合”的具体实施方案到今天部门官员公开承诺具体时限,已经过去了6个月180多天,如此有利于广大民众的好事为何总是姗姗来迟?

  很多事实证明,每当一项有利于民生的政策出台,总有一部分“权势部门”失势,一部分垄断行业失宠。而这些垄断行业、权势部门因为不甘心退出既得利益舞台就千方百计地拖延、耍赖甚至阻碍、对抗,就像电视机机顶盒一样,顽固地守着部门利益“一亩三分地”。好政策因此常常被架空,成为可望不可及的镜中花、水中月。

  记得09年底,广电部门曾打着保护信息安全的旗号,对国家为广大山区收看电视服务的“中星九号”进行加密,以此限制民间卫星电视接收器的发展,遭到国人的痛骂。象广电垄断闭路电视信号传输一样垄断了固定电话和互联网的中国电(600795,股吧)信、互联网,更是屡屡发生伤民、欺民之举。

  事实上,上世纪末,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就基本实现了三网融合。我国科学家紧紧追赶信息科学脚步,98年就适时地提出三网融合的概念,虽然它屡次被列入国家“十五”“十一五”规划以及2009年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但一直进展缓慢。何也?不是科学技术落后,条件不具备;也不是投资缺少,经济不允许;关键是部门利益、既得利益让一些垄断行业、权势部门互相排斥,互相拆台、互相争斗,正是这种封闭的“盒式思维”限制了科学技术在现代生活领域的应用和普及,人为地阻碍了三网融合的进程。

 
关键词: 三网融合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5E128191015723594F9B98.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