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从发掘孩子潜能做起
在子女教育问题上,不应该有“宿命论”的思想,相信所谓的遗传基因,也不要太过于指望学校的教育。父母才是发掘孩子潜能最关键的人物。
尽早唤醒孩子的求知欲
早教,在当下父母眼中真的是再熟悉不过了。
相信大多数父母都能自信地说,俺家孩子的教育启蒙绝对不晚,胎儿期我们就有针对地进行了音乐、颜色、语言、文字等启蒙胎教;孩子才几个月,就开始进入亲子班,有针对性的学习各种技能;孩子两周半就读国际幼儿园了……
这些父母在子女教育方面,确实做到了“早”,这是一个值得欣慰的事实。然而更多家长却忽视了“教”。要知道,早期教育不完全是一个向孩子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应该在向孩子传输知识的同时,让孩子逐步掌握获取、发现知识的方法,早教的根本在于使每个孩子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要知道孩子的潜在能力具有一定的发展期,而且每种能力的发展状况不同,某些能力的发展期很长,而某些能力的发展期很短。
比如语言。科学家认为,孩子学习语言不是慢慢地一字一句地学习,而是存在突然的“语言爆发期”:2岁之前他们对语言的把握很模糊,但2岁之后某一天就能够很容易地掌握各种很复杂的表达技巧。这个年龄段,孩子从无意识的状态过渡到有意识的状态,而且已经建立了他所在的生存群体所特有的心理结构和语言表达机制。然后到5~6岁的时候,孩子们又开始学习新的单词,逐渐完善语句的表达。
因此,如果在特定的发展期内相应的能力得不到开发,过后便事倍功半,甚至会被埋没。
0~3岁是儿童大脑高速发展的时期,是儿童多方面能力(感知觉、记忆、思维、个性等)发展的关键期。这些孩子学习的关键期有:
◆出生后6个月,是婴儿学习咀嚼和吃干食物的关键期;
◆2~3岁是计数能力(口头数数、按物点数、按数点物、说出总数)发展的关键期;
◆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第一个关键期,5岁左右是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期;
◆3~5岁是教育孩子遵守行为规范的关键期;
◆3岁左右是培养其独立生活能力的关键期。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通过研究指出,如果把人在17岁时测得的智商定为100%,那么其中50%在3岁前发生。
尽管很多父母对以上观点表示认同,现实生活中也在为孩子积极地付出行动。然而大部分父母却因此陷入误区,为了挖掘孩子的潜能,竟陷入不断给孩子灌输各种技能的填鸭式教育。其结果不仅没能将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反而增加了孩子的逆反心理。
谈到早期教育的成功范本,我们不能不谈到卡尔·威特的传奇故事,一个刚出生时曾被公认为有些痴呆的孩子,居然在其父的早教引导下,后成为法学界的知名教授,卡尔·威特的名字亦成为早期教育的代名词。威特父亲早在200年前便意识到儿童的潜能会随着他的成长慢慢减弱甚至消失,但如何才能阻止这种潜能消退?威特父亲的成功秘诀就在于唤起孩子的求知热情,让他们主动地学习和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