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农民工在陕西讨薪被打事件尚未了结,又发生了一起类似事件!8月3日,20多名在福建省三明市打工的恩施籍农民工遭人殴打,其中两人重伤。昨悉,省总工会已经派专人前往维权。(8月9日《武汉晚报》)
已经不是第一起,第二起了,仿佛工人的讨薪总伴着鲜血和伤残。处于弱势一方的工人,为了讨得应得的报酬,往往总要承受来自资方的大打出手,拳脚相加。轻者皮破肉绽,对讨薪禁若寒蝉,重者重伤住院,失去宝贵的生命。
舆论唏嘘的是,不管是前不久广东信访办主任的一句“活该”,还是襄樊农民工在陕西讨薪被打,抑或是如今的恩施籍农民工讨薪被打,一幕幕的讨薪换来的不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相反伴随着强大的暴力和打压能量。我们看到,一起起的讨薪被打事件后,总有民工籍贯所属当地的工会出面协调。然而,这种协调的结果往往是民工最终取得了报酬,却难以抚平民工内心讨薪受挫的伤疤。我们不禁要问,为何工会维权总在民工挨打之后,关键时候民工工作当地的工会去哪了?
工会作为劳方与资方谈判工资薪水、工作时限和工作条件的纽带,起着协调劳方与资方共同权益的重要作用,无疑是促进企业稳定发展,健康发展的“护身符”。可是,现实中的工会却往往具有妥协性和依附性,对资方唯唯诺诺,对劳方权益睁只眼闭只眼。不但不能良好维护劳方权益,更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资方剥夺劳方的气焰。工会疲软,劳方利益受损是理所应当的事。讨薪民工被打,正是工会缺席协调,玩忽职守的真实表现。
试想,如果民工所在单位的工会充分独立和公正,能够挺着腰板说话,这么一群讨薪的民工定会避免挨打的厄运,更不会有向“家乡人”求助这一幕尴尬的脚本出现。
当然了,我们也不能一味苛责本事件中的企业工会,毕竟工会疲软已经成为当今中国企业内的一个常态。于是,我们要追问,如何才能避免仍有民工讨薪挨打“后来居上”?工会应该在平日做些什么?
笔者以为,加强工会的独立性迫在眉睫。不论是以法律形式保障工会的独立,还是企业内部工会的生成,都要摆脱依附企业,依附政府的恶习。要想工人的权益得到维护和保障,要想工会真正发挥力量,必须在组织上真正独立。如果工会不独立,工人拥有平等的话语权和博弈权势必成为一句空话,讨薪被打的悲剧也将如此继续上演。
并且,工会独立不仅仅能够防止民工讨薪被打,更能起到“预防针”的作用,对维护良好的劳资合作秩序,促进社会公平公正也很有裨益。如此一来,才能避免更多的民工讨薪“血泪史”,工会维权不能总在民工挨打之后也才能成为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