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经济学人》全球研究部主管和首席经济学家的Robin Bew 先生,经常穿梭于世界各地以确保对于201个国家的研究能够及时并富有深度。与中国充满悲观的预言以及政策性担忧相比,Robin对于中国的未来比我们更加乐观,“你到其他国家走走看就知道中国有多好”。
Robin对于中国经济崩溃论不屑一顾,他认为,尽管中国经济增长很难恢复到危机前的13%、14%的水平,但是,预计今年仍然能够有9.9%的增长。未来的增长可能放缓,因为政府正在收紧政策,降低政府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比如收紧货币宽松政策并打击地产泡沫,把经济增长中过热的部分去掉,但这会使经济增长更健康。
中国因此不会再像以前那样高速增长,于是有人认为中国经济会变得更糟,因为政府政策过严,而银行积累了过多的信贷并有地产泡沫,这可能导致很多贷款无法归还,尤其是刺激过程中产生的。但是,Robin并不担忧,因为中国政府的财政状况能够帮助银行业渡过可能出现的难关。但是,由于中国产能过剩比较严重,如果出现通缩,中国经济将会遇到真正的麻烦。
公众所担忧的通胀在Robin看来并不是很大的问题,因为中国CPI组成中食物占了最大比例,提高利率对改变食品短期内的供给状况作用很小,“只要政府控制好食品价格,通胀是可以控制的”。
Robin认为,尽管工资也在上涨,但是劳动力的工作效率也在提高,不一定产生通胀压力。
他以“激动人心”来形容农行(601288,微博)完成的全球最大IPO。这是中国四大国有银行中最后一个上市的银行,意味着国家已经不再独有这些银行,以前上市的三大银行大部分业务聚集在沿海发达地区,而农行则在中西部和农村地区有优势,Robin说,这个预示着农行有很大的发展前途。但他对中国银行(601988,股吧)业仍有忧虑。在他看来,中国银行业与其他国家不同,有政府管制的因素,国家利用金融政策调控经济。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银行不自由,受到更多的管制,但这也不意味着是错误的,只是手脚被束缚而已。目前的问题是,中国银行业的信用评估文化并不好,应该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具有更高的资产风险评估能力,虽然上市较早的三大国有商业银行在这些方面的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做得还不够充分。
对于来自欧盟这一陷入债务危机经济体的Robin而言,表面上中国债务水平非常不错,占GDP比重很低,但是,银行和政府的负债表里面并不包括很多表外的风险资产。但是,Robin认为相比欧美等西方国家,中国的财政状况要好得多。“你比中国人乐观多了”,Robin笑着回答说,“如果你到国外看一下就知道中国有多好。”
唯一被Robin认为存在现实风险的是地产泡沫。他说,在过去的几年,中国住房价格飞快的上涨,不管是从数据还是故事,都表明有些过热。比如说很多个人买了几套房投资的故事,如果你去过中国很多城市,你就知道这些都是真的。但他没有夸大地产泡沫破灭的风险,因为中国人买房并非全部依靠借钱,“在英国人们买房可能100%都是借贷,而中国的借款率只有50%,因此,尽管有泡沫,但是对金融业的威胁并不很严重”。
Robin认为中国目前普遍的产能过剩,主要原因是资金使用没有管理好。因为银行政策性很强,国有企业很容易获得贷款,因此,他们花钱不一定理智。而最有活力的中小企业,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是增加就业、收入的最好途径。但是中国的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并不积极,让更多的资金流向资本密集型的重复建设之中。
至于中国大幅购买欧美的国债,Robin认为这是中国没有选择的选择,因为中国的外汇储备太大,而全世界只有美国和欧洲的债券市场有足够的规模满足中国的投资并有较好的流动性,而这些国家也需要中国提供资金。与购买债券相比,西方更敏感的是收购私人企业。中国企业此前去欧美国家收购企业都有反对的声音,如果中国现在去并购,也会有人站出来提出异议,总会有摩擦。这其中包含有对中国不公平的偏见,而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重要的企业被别国收购都是敏感的事情,Robin建议中国企业在公共关系上提高技巧,向公众解释为何投资这家企业并制定长期的发展规划,以免除人们的恐惧。
全球未来的主要风险是通缩,Robin说,因为欧美国家的资产负债表有麻烦,政府赤字风险很高而且消费低迷,他不希望出现日本上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的通缩现象。如果比较多的人认识到这个风险后,Robin相信很多国家不会很快就撤出刺激政策。他建议各国政府应继续加大财政支出,采取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如果出现通缩苗头,各国政府应立即采取措施。“欧洲如果认识到通缩的危险性,到时候一定会改变目前削减政府支出的政策”,但Robin认为,现在各国更怕通胀而不是通缩,很多国家开始计划紧缩政策,因为市场上的钱太多了,但是,“我们担忧由此更可能带来未来的通缩”。
但是, 至今全球各国没有达成共识应对目前的问题。刺激政策的退出需要全球寻找到新的平衡,即以中国为代表的外向型经济体不再依赖出口而是内需,这包括德国、日本等在内;而以美国为代表的消费型国家则需要多储蓄,少花钱。但是,现实是,如果每个国家做出对恢复全球平衡有利的决策,必定是对自己眼前的发展不利,因此,很难制定全球统一的方案。即使一体化更深的欧盟,在遇到希腊危机并需要拯救的时候也发生了分歧,每个国家首先保护自己的利益。
因此,每个国家都不会从全球的利益考虑,而是努力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这个是严酷的现实。这就需要G20去推动合作,但是,“我认为,大家统一意见的难度非常大”,Robin有了一些悲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