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移民青睐证券市场
由于投资移民香港需要用港币,如何在内地把人民币财富转为港币,这是投资移民者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这650万港元如何汇至香港,也需要有周详的安排。不过据投资移民公司的职员介绍,这类问题对于内地富豪来说,并不算难,因此一般他们也不会替新移民考虑资金转移问题。
“有人每天汇5万美元至香港,通过这种方式缓慢转移。”一家投资移民公司的职员说。
还有人走地下钱庄,或直接在内地兑成港币,然后在深圳走关口带入香港。一家中资驻港机构的财务人员对本报表示,不少大额的资金走地下钱庄可能效率更高一些,当然损失的汇兑成本也相应要大一点。
至于投资方向,是新移民需要考虑的另一个问题。
香港特区政府规定,申请来港投资移民的人士必须拥有至少650万港元的净资产,而且这些资产不能存进银行,必须投资到房地产或一些获准的金融产品中,例如股票、债券、存款证等。
在这种政策指引下,确实有一些人愿意把钱用来买房子。但要说是这些内地来的投资移民抬高了香港的房价,可能也有点言过其实。
香港特区政府的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3月31日,香港累计已经吸纳获许投资资金约472.6亿港元,但其中只有143.5亿港元投资于地产,剩余的329.1亿港元被用于购买各种金融资产——也就是说,绝大多数投资移民仍然偏好投资于金融产品,这部分投资占到了其投资总额的70%左右。
“在我们这里办理移民的,有70%左右的人把钱拿来买股票,10%左右的人买基金和存款证等,剩下20%的人投资房地产。”方国麟证实。
香港不少资产管理公司已经盯住了投资移民这块大饼,今年被海通证券(600837,股吧)收购的香港大福证券便是其中一家。
大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大福中华基金是其中一支,现已并入海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该基金主要投资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公司的股票,从2007年成立至今,吸纳的存量客户总共为3000万~4000万港元左右。
香港入境事务处披露的资料显示,香港总共有27只合资格的集体投资计划被批准涉足投资移民计划的投资环节。不过这尚不包括那些在香港的各类对冲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