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经济观察 » 正文

“柯达涅槃”之火能否在中国点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3-09 14:13:04    来源:新智囊    浏览次数:245    评论:0
导读

  柯达转型要转变的不仅是业务模式,更是利益相关者关系的转变,也就是由关注产品的新颖和功能的强大向关注消费者的意愿、情

  柯达转型要转变的不仅是业务模式,更是利益相关者关系的转变,也就是由关注产品的新颖和功能的强大向关注消费者的意愿、情感、体验转变

  □新智囊记者汪兴洋

  没有哪家公司像柯达一样,在面对传统业务向新业务转型时,忍受着长达10年的煎熬。

  这家创建于1880年的伊士曼·柯达公司一直在全球影像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业务多元化,涵盖传统卤化银技术和数码影像技术各方面,120多年的历史正是世界影像行业发展的缩影。

  随着技术的变革,引发社会文化的变迁,影响市场环境的变化,客户需求不断变化,这家全球最大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的供应商深感传统胶卷业务萎缩之痛,但通向数码世界的转型之路迟迟未能如愿。

  时至今日,柯达像很多企业一样,正经历新的一次转型和重塑。如果说,八年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让柯达的“胶卷事业”达到了顶峰,那么,几年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又会不会成为柯达涅的火种年,让我们看看柯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系列动作吧——

  2009年1月,柯达宣布收购美国一家扫描仪公司,以增加其在商业影像领域的服务实力。

  2009年5月上海第一家影像“乐活馆”营业。

  2009年6月,柯达关闭74年的旗帜性产品克罗姆(Kodachrome)彩色胶卷生产线。

  2009年9月,柯达大中华总裁陈志轩对外界表示,柯达将继续在数码相机领域努力,力争在3年内重回国内市场前3强,回归领先品牌地位。

  柯达正在并继续“调焦”,无论在商业领域还是民用领域,越来越聚焦在数字产品和服务领域,柯达数字化影像之路通往何处?快速发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能够给柯达带来什么样的机会?

  与民用市场相比,柯达在商业影像领域虽然遭受金融危机影响,却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增长态势。2009年,柯达商业影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虽然取得了不菲的业绩,但是真正了解柯达文档影像服务业务的又有多少?

  近年来,柯达品牌虽然并未失去卓越的声誉,但是逐步被人遗忘了。柯达是谁,能给消费者和合作伙伴带来什么也许越来越模糊。

  柯达在调焦的过程中,也面临了新的挑战。柯达的全球业务向商业影像领域转型,唯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还保留冲印连锁店。特别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仅次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网络系统的第二大连锁店——6000家柯达快速冲印店如何面临转型?如何恢复在民用领域和商业领域柯达品牌卓越的声誉,并将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

  柯达影像从技术创新到服务创新

  20世纪80年代后期,物质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消费者对影像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冲印业的品牌也凸显出来。

  柯达为了满足人们不断日益提高的影像冲印的需求,由1993年以连锁店的方式建立快速影像冲印服务,到2004年达到高峰,有近1万家柯达快速影像冲印店遍布在全国近700个城市。

  近十年来影像技术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推广、拥有量的变化,以前消费者拿着胶卷冲印的习惯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影响了冲印业的陈列、储存、分享方式,影像输出、影像载体的变化也影响了整个冲印业。

  但是影像冲印还是人们最重要的需求,消费者愿意将精彩的瞬间印刷出来,放在相册里、挂在墙上、放在钱夹里,等等。

  新的影像的介质并不等同于照片,新的影像应用无处不在,包括照片、窗帘、杯子、相册、挂件、婚纱摄影,柯达消费数码影像集团中华人民共和国区业务总经理张志洪认为。

  数字化时代也给柯达影像在商业领域带来了生机。

  纸张,自其诞生之日起,就成为信息记载的主要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339C0EA4A0165287593573.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