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热点 » 正文

学者:提高个税起征点是馊主意 对普通人不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3-24 12:41:20    来源:中华商机网    浏览次数:133    评论:0
导读

你认为提高个税起征点是馊主意吗?是不是2010年,对于独立学者刘植荣来说是丰收的一年。一年前,当他将自己的研

你认为提高个税起征点是馊主意吗?

不是

2010年,对于独立学者刘植荣来说是丰收的一年。一年前,当他将自己的研究方向定位在“世界工资对比”上时,他自己都不敢相信,那里面竟还隐藏着如此多的、人们没看到的东西。随着在网上不断公开自己的研究成果,刘植荣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他得出的数据和结论被多家权威机构引用。

几乎是一夜之间,刘植荣成了“网络名人”,与他姓名相关网页已达3万多页。在一片赞誉声中,很少有人注意到,刘植荣的研究突然转向,近期他发布的《提高个税起征点是个馊主意》在网上再度引发热议,在如此多专家学者力主提高个税起征点的背景上,刘植荣为何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呢?作为“工资学者”,他在财税方面的研究是否具有专业性?为此,记者专访了刘植荣。

我国工资两级差已达30倍

晨报:作为“工资学者”,您为何转向税务研究?

刘植荣:工资研究只是我全部研究的一部分,过去几个月着力较多,现在阶段性目标已完成,未来将把精力集中到财税方面。从工资到税务,看上去领域不同,但它们与分配公平紧密相连。对一个社会来说,贫富差距过大会影响稳定,工资研究可以让我们了解这个差距究竟有多大,而税务研究可以告诉我们如何缩小贫富差距,这两个方面的研究是互为因果的。

晨报:可是您的研究方向的转变为何这么快?

刘植荣:通过工资研究我发现,我们工资两级差已达30倍,而西方发达国家平均是70%,差距这么大,急需通过税务研究来寻找解决方案,所以我就自然而然转到了这个领域来了。

晨报:国内关于工资方面的统计数据不太完整,您的结论是否准确?

刘植荣:在我们相关的数据统计方面,确实问题比较多,但两点可以证明我的研究是相对准确的,一是很多权威机构在引用我的数据和结论,二是新公布的一些数据,和我几个月前推算的结果完全一样。比如我推算中华人民共和国7亿多劳动者平均年收入是1万多元,很多人曾对此表示怀疑,可最近《瞭望》杂志公布专家推算的结果也恰好是1.1万元。

税基大更有利于社会公平

晨报:7亿多劳动者的平均收入这么少,那么提高个税起征点不是会增加他们的收入吗?为什么您不赞同?

刘植荣:那样的说法是对经济学完全的无知。纳税是公民的义务,只有多数人交税,税基才可能大。比如50人,只有5个人收入高,够纳税标准,他们每人交100元的税,那么总数是500元;相反,如果其他40人也够纳税标准,每人交20元的税,加上收入高的5人交的税,那么总数就是1300元。当我们把这个税再返还给这50人时,后一种情况中人均可得到26元,而前者每人只能得到10元。你说是给26元更容易实现公平还是10元呢?换言之,税基越大,收上来的税越多,分到每个人头上的钱才会更多,也就更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

晨报:为何公众对提高个税起征点的呼声如此之大?

刘植荣:因为很多人没意识到,税是要返还给每个公民的,税基大了更有利于调节收入的差距,能更好地发挥“二次分配”的作用。

税主要以福利形式返还

晨报:从理论上,每个人都能意识到税是返还给大家的,但在实际操作中,低收入阶层对此体会却不强烈,这是为什么?

刘植荣:因为福利政策需进一步完善。税主要是以福利的形式返还给公民,比如医疗补贴、教育、住房公积金等,但问题是,我们在分配福利时,往往和收入挂钩。你收入高,则住房公积金也高,医疗补贴也高,结果却是,收入高者得利更多,这就违背了“二次分配”的初衷。此外,包括教育、公共设施建设等,因考虑到经济回报等因素,很多都集中在了原本就比较富裕的地区,中低收入阶层自然体会不到税收对自己的帮助。

晨报:您认为应该怎么办?

刘植荣:在国际上,“负征税”是比较通行的做法,每年各家庭如实申报收入,并先把税缴上,然后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对中低收入阶层将多收的税退回,而对于收入特别低的还要给予补贴。在这点上,各国操作不同,美国是先交后退补,有的国家不用先交。

人人都应享受到纳税好处

晨报:“负征税”依据什么标准进行?

刘植荣:当然要建立在完善的统计基础上,国外这方面统计很细化,比如年收入1万元至2万元有多少人、2万元至3万元多少人等等,在此基础上,得出“最低工资标准”,凡是在这个标准以下的,就享受“负征税”。我发现,国内研究工资、税务的学者一直忽略了这个问题,如果没有这个标准,说工资高低还有什么意义?

晨报:除了“负征税”还有什么办法来进行“二次分配”?

刘植荣:这个大家可能都比较熟悉了,比如在一些福利国家,妇女从怀孕第3个月起,政府就会给她建一个账户,定期拨款,直到哺乳期结束。在公立医院,百万富翁和工人享受的医疗都一样,大夫开的药也一样,这就体现了“二次分配”的精神。

收个税应以家庭为单位

晨报:建立更合理的“二次分配”,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面对收入差距较大的现实,您的建议是什么?

刘植荣:应迅速改变目前个税由本人缴纳的方式,从国外的情况看,那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申报并缴纳的,否则不公平。假设一个人收入3000元,可家里上有老下有小,那么他的负担很重,而同样收入3000元的人,如果家里就他一个,你说,两个人交一样的税合理吗?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中低收入阶层抱怨个税有压力,因为没有考虑每个人实际花销的情况。

晨报:以家庭为单位收个税,税务机关工作量是否会加大?

刘植荣:这是借口,不是理由。每个家庭都有好几口人,以家庭为单位收个税,户头减少了,统计量也减少了,怎么是加大工作量呢?

晨报:或者,是因为担心家庭隐瞒年收入,不利于征税?

刘植荣:这也不成立,在国外家庭都是自己主动申报,在美国,政府按2%的比率进行抽查,如发现偷税,会罚个倾家荡产,谁还敢呢?没有好的手段与措施,个人不是同样可以隐瞒年收入的吗?

晨报:那您认为原因何在?

刘植荣:我对此也感到很奇怪,就我所知,在这一点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唯一这么做的国家。

靠能力与公正减少偷税

晨报:我们在“二次分配”有待改善,是不是也与存在大量偷漏税行为有关,收不上税,自然会影响分配。

刘植荣:所有国家都存在偷税漏税的情况,我们要反思,我们税务人员的队伍这么庞大,为什么偷税行为还大量存在呢?这说明管理效率有问题。众所周知,效率来源于能力与公正,只要解决了这两个问题,税怎么可能收不上来!你可以看看世界财税发展史,一百多年前没有电脑,没有互联网,没有现代的会计制度,税不是也收上来了吗?我们今天条件好多了,为什么反而不行了?

晨报:您认为问题出在哪里了呢?

刘植荣:问题是多方面的,但核心在于少数人只想维护自己的利益,比如某些地方为吸引企业投资,对偷税行为视而不见等。正是为了维护这些局部利益,才制造出“难度大”的借口,其实只要依法办事,怎么可能那么难?陈辉/文

对于我国7亿多普通劳动者来说,提高个税起征点是否意味着他们收入的增加?但是独立学者刘植荣认为,只有多数人交税,税基才可能大,分到每个人头上的钱才会更多,也就更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来源:北京晨报)

财经热点

国进民退成体制之争学者称权贵资本主义抬头78家央企仅一家明确退出地产行业遭质疑

融资融券提升蓝筹股价值十大蓝筹股耀眼国际矿商杀鸡取卵我钢企要么减产要么亏损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缴费世界第一政府需减税美突然猛攻人民币汇率

国资委:地王应供有钱人川菜馆和湘菜馆使用地沟油最多

全球20大企业女继承人(组图)看看北京每平米17万的豪宅是啥样

(本文来源:新华网 )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4164935E2D257843CC649C.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