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发改委昨日通过新华社对外辟谣,称发展改革委产业研究所有关研究人员“三年之内免谈房产税”的讲话不代表发展改革委的立场。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司长孔泾源也没有就房地产问题对外发表相关言论并接受媒体采访。(5月25日《第一财经日报》)
上个月“10号文”出台之后,各地房地产市场的交易量下降,但多地楼盘价格不降反升,给期盼房价下降的国人打了一棍,希望国家更严厉的调控政策出台,可“三年之内免谈房产税”的讲话显然不合时宜,为了稳定,国家发改委出面辟谣在情理之中。但看了这个报道,发改委的辟谣给人乌龙式的感觉。“三年内免谈房产税不代表官方立场”——那么官方立场又是什么呢?没有?为什么?因为多种原因让其内部短期内无法达成共识,或许“三年内免谈房产税”就是真的。
其一,任何形式的税收其实都意味着民间财富向国家的流动,税收是否有其政治经济上的合理性,需要在征税之前经过充分的辩论,并经得起公众挑剔。事实上,对于房产税的征收从来不乏激烈的争议,房产税作为房地产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一直备受市场层面关注,成为争论焦点。支持开征的人认为,绝不能让囤房者毫无代价、毫无障碍地获取土地增值;分配不公的现状必须改变,房产税、暴利税、土地增值税等理应开征。而反对者则称,征税于法无据,理由破绽百出,在财政不能透明的前提下,征税只会导致政府部门损民自肥,客观上将加重老百姓的负担。究竟哪方能占上风,谁能说得准?
其二,房产税该不该征、如何开征,有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但房产税的效应,恐怕并不能成为有关房产税的消息忽左忽右,摇摆不定的理由。事实上,房产税或许确实不可能一蹴而就,无论是立法过程还是细节敲定,不仅涉及多部门,整个程序走下来,也绝非一时半会儿便能尘埃落定。所以房产税是个浩瀚的系统工程,不会很快,从集中讨论到定案,搞试点、推广和全面铺开,再等3年在我国时间不算长。
其三,征收房产税阻力重重。一是房产税由于牵涉中央和地方,以及多个部门的利益割舍和重组,必然遭遇阻力。二是地产是各级政府等强势集团的一个重要资产配置,这就牵涉到很多“财产”被“明晰”的“隐私”问题,这群人恰好拥有社会的话语权,因此高端阻力也很大。
三是持有房产群体利益受损最大,越高端、越核心的城市地产拥有者被“剥削”的份额越大,无房民众短期也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因此社会阻力很大。
由于以上原因,无怪乎有国人调侃:近期的房地产调控不过是念念紧箍咒,待到“梦醒时分”,紧箍咒自然会停下来。不过,剩下的问题是,房价这个孙悟空会不会真的老实,会不会一眨眼就又一个筋斗翻了十万八千里呢?对此,国人都要有心理准备,莫听风就是雨,大松一口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