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经济观察 » 正文

叶檀:临时物价补贴解决不了高菜价难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5-26 21:18:26    浏览次数:98    评论:0
导读

  这一波物价上升最重要的原因是货币流动性过多,要抑制农产品(000061,股吧)价格,必须先收回流动

  这一波物价上升最重要的原因是货币流动性过多,要抑制农产品(000061,股吧)价格,必须先收回流动性。如果不能抑制货币过剩,如果不对投资者征收资本利得税,打击的结果只有两种,一是天下无菜,二是农产品价格下降后,其他民生产品的价格再次上升。

  当资产价格泡沫转化到实体经济领域后,通胀的社会压力更大。买不起房子仅止于在网上发牢骚,吃不起菜,就不光是发牢骚了。

  我国农产品价格上涨是货币、气候、投资者联合推动的结果。从资产价格泡沫、劳动力成本上升到农产品价格上涨,通胀已经走完大半,画了一幅典型的资本时代通胀路线图。不为人关注的是,中国的艺术品、玉石等高端投资品市价已上涨一倍以上。所以说,请不要对气候好转物价下降抱有太大希望,通胀必然走完全程,即便从此风调雨顺,由于货币流动性仍然过剩,物价依然有惯性上升过程。

  根据国家发改委网站消息,5月22日,国家发改委在京召开全国物价局长会议。会议指出,今年以来,我国粳米、玉米(资讯,行情)等粮食品种,大蒜、蔬菜、绿豆等农副产品,以及三七等中药材价格上涨较多,既是受西南地区旱情、中东部地区持续低温等不利天气影响,也与极少数经营者捏造散布不实信息、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密切相关。

  如何应对不断上升的物价?根据发改委的部署,一是严格监控物价信息,二是动用国家储备增加进口释放库存粮,三是严厉打击囤积居奇者,四是给予城市低收入阶层临时物价补贴。

  (5月25日《新京报》)

  抑制物价上涨的药方是古老的,未必是正确的。

  此轮物价上升最重要的原因是货币流动性过多,要抑制农产品价格,必须先回收流动性。

  此次农产品价格上涨,容易储存的杂粮与蒜头等价格上涨更多,这说明绿豆等农产品已经成为金融链条中的一环,金融因素已经超过了供求关系。我国曾有绿豆期货,绿豆的涨跌受货币与供求关系的双重影响。另以大蒜为例,储存期限一年,中间商以每斤0.2元购入的大蒜销售价到0.7元才能保本,去年大蒜中间商亏损累累,今年则呈现爆发式上涨。原因就在于去年与今年的宏观经济环境不同,去年货币刚开始释放,而今年流动性四处蔓延。如果央行不能有效回收货币流动性,即便抑制了农产品价格,泡沫也会以其他方式体现。

  其次,我国的物流成本过高,市场不通畅。

  我国农产品物流十分滞后,农产品物流总额在社会物流总额中只占2%,运输途中的浪费、损耗也不少。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丁俊发曾披露:“国外农产品运输的损耗率在3%,我国企业的农产品损耗率在15%-20%,甚至达到30%,我们一年仅蔬菜水果大概要损耗8000万吨。”根据国家发改委等部门2005年的统计,我国物流总成本占GDP的18.6%,高出发达国家一倍。更不必提公路处处收费,地方处处设卡。

  国外蔬菜可以从田头到超市,而我国哈尔滨、内蒙古的蔬菜要先到山东寿光,经过层层加价到超市,人为拉长了环节。寿光蔬菜从田间运到物流园后,至少还要倒手3次才能出现在全国各地消费市场的终端。农业部大张旗鼓建立的农产品批发销售环节见效了吗?“农超对接”据说2012年才能见效,政府有必要放手鼓励民间资金四处建立农产品批发中心。

  如果农产品价格上涨有利于农民,那么只要保障最低工资,或者将最低工资与物价上涨水平相连,对整体经济而言是有利的。

  目前的情况是,农产品价格上涨往往农民得蝇头小利,上游化肥、天然气等行业与投资者得大利。唯有通过政府干预、大型农场化运作、鼓励越来越多的企业与金融资本流向农业,才能改变目前的局面。

  向低收入群体发放物价补贴,是救急举措,但成本高漏洞大,无法行之久远。最好的办法是将最低工资制和社保与通货膨胀率挂钩,使低收入阶层的基本生活保持在均衡的水准上。

  据说,近期国家发改委将会同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等部门,组织开展严厉打击炒作农产品的专项行动。发现价格违法行为严重扰乱市场价格秩序,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实话说,打击囤积居奇是“打击投机倒把”的重演,如果不能抑制货币过剩,如果不对投资者征收资本利得税,打击的结果只有两种,一是天下无菜,二是农产品价格下降后,其他民生产品的价格再次上涨。(作者系资深财经评论员)

 
关键词: 农产品价格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41C27E8EBE9250976AC82B.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