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3日电(记者刘浦泉)北京市3日迎来第26个全民义务植树日,首都各界人士纷纷以植树造林、认建认养树木绿地、购买碳汇、参与绿化宣传咨询等多种形式履行植树义务。如今,北京市民履行植树义务的形式已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种树。
记者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供的一份材料上看到,现有18种义务植树尽责形式及核算方式可供市民选择。比如:在平原认建林地15平方米、在山区认建林地6平方米、在城镇认建绿地3平方米,完成其中一项可折算1株植树任务。
根据义务植树核算方式,参加绿化宣传咨询活动,每投入1个工作日,可折算3株植树任务;参加林木绿地养护管理,包括护林防火,对林木、绿地的浇水、施肥、修剪、除草、病虫害防治及卫生保洁等管护劳动,每投入1个工作日,也可折算3株植树任务。
北京市林业碳汇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周彩贤说,如果公民受条件限制,不能亲身参加植树造林、认建认养树木绿地、绿化宣传咨询等活动,也可以用出资购买碳汇的方式履行植树义务。个人购买碳汇60元以上,可折算3株植树任务。
目前,购买碳汇已成为北京市民履行植树义务的一种新形式。据北京市林业碳汇工作办公室统计,全市单位和个人已累计认购碳汇265万元。
此外,个人捐赠绿化基金60元以上,或单位出资委托相关专业绿化单位代其履行植树义务,人均出资60元以上,也可折算3株植树任务。单位节日摆花20株(盆),可折算1株植树任务。认养古树1株,可折算50株植树任务。
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苏梅说,每到植树时节,北京市民要求义务植树的热情很高,但现在可用来植树绿化的土地越来越少,城区几乎无处可以种树。“如果仍要求每位适龄公民每年植3至5棵树已不现实。单一的种树形式已不能满足人们参与绿化美化建设的热情。”
今年3月1日起施行的《北京市绿化条例》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单位和个人可以通过植树造林、认建认养树木绿地、购买碳汇、参与绿化宣传咨询等多种形式履行植树义务。”
据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统计,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以来,首都各界人士累计义务植树近1.77亿株,成活率达88%。截至2009年底,北京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6.7%,林木绿化率达到52.6%。目前,北京已呈现出城市青山环抱、市区森林环绕、郊区绿海田园的生态景象。(完) (本文来源:新华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