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经济观察 » 正文

张小军:谁的纵容让“问题上市公司”能沉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5-25 17:56:23    浏览次数:91    评论:0
导读

  与证券期货市场相关的操纵市场、内幕交易信息、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等违法行为的立案追诉标准18日刚

  与证券期货市场相关的操纵市场、内幕交易信息、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等违法行为的立案追诉标准18日刚出台,就有两机构“顶风作案”——5月19日宏达股份(600331,股吧)逆市涨停,第二天就因重大资产重组停牌。公开交易信息显示,5月19日大举买进宏达股份的主力中有两家机构。上周五,《人民日报》经济版头条文章对停牌前逆市买入宏达股份的机构行为提出了质疑。目前市场关注的焦点是,这会否成为新标准出台后的首例立案追诉案件?

  宏达股份或许撞上了“红线”,而在此之前,资本市场尚有诸多案例仍然是一团谜。

  如苏州恒久(300060,股吧)一路过关斩将,眼看就要登上资本市场却突然倒下,然而,从曝光“专利门”至今监管部门没有明确说法;法尔胜(000890,股吧)通过一系列巧妙的股权交易,资本高手周氏家族成功将上市公司法尔胜的第一大股东法尔胜集团收入囊中,曲线MBO路径昭然若揭,但监管部门似乎听之任之;江苏三友(002044,股吧)涉嫌重大信息遗漏、欺诈上市,各路媒体记者奋勇揭开黑幕,尽管监管部门表示正在“核查”,但迄今未见更多说法。

  值得注意的是,苏州恒久、法尔胜、江苏三友身上至少有4个共同点:第一是来自江苏;第二是经过媒体曝光;第三是这些公司采取了沉默的态度,即便对投资者说点什么,也是避重就轻;第四是仍然未见监管部门有实质性的处理举措。

  是谁在纵容影响投资者利益的“问题上市公司”,这些 “问题上市公司”为何能沉默?

  首先是这些“问题上市公司”的操盘手,他们正在操盘或即将操盘的是投资者的钱,但目前看来,他们没有对投资者负责。当下中国的资本市场,信息非常不对称,这样的市场更容易滋生问题。经济学说,每个人在有局限的情况下都会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更直白的理解是自私为出发点。我们可以看到诸多高手的资本运作手法,如仅从绝对的经营角度来看,不可谓不高超,然而其归根结底皆为利。公司运营需要盈利无可厚非,但铤而走险,利欲熏心却是法规不容。

  其次,“问题上市公司”的沉默,是藐视“公平、公正、公开”的三公原则,视投资者利益不顾,监管部门此时为何不站出来呢?江苏上市公司接连被曝出问题,为何不见监管部门的处理举措?监管部门监管资本市场乃分内之事,当上市公司问题被曝光时,监管部门的沉默显然不是金。更为迫切的是,资本市场的普遍问题需要从个案入手,需要监管层的明确态度,而且重典以立标本,看看香港地区的相关部门如果处理洪良国际吧。

  再次,对于投资者来说,维权意识尚需提升。既然是股东,无论大小都是公司生力军,就应该有充分掌握公司信息的权利,也应该奋力维护自身财产不受侵犯。从以上的几个案例看,投资者的维权意识是严重不足的。

  “问题上市公司”沉默或许是有难言之隐,而监管部门“潜水”亦非明智之举,香港廉政公署有“喝茶”一说,但愿江苏证监部门的“核查”不会真成了“喝茶”,要不然,这样的摆设对投资者太不负责了。


  【稿件声明】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如需转载或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官网:http://www.nbd.com.cn
 
关键词: 监管部门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44FD7A166F9094508D7B4A.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