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热点 » 正文

央企该不该退出房地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4-01 12:56:25    来源:中华商机网    浏览次数:108    评论:0
导读

文/李嘉政近日,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被要求加快结构调整步伐,15个工作日内制订有序退出的方案。一石

文/李嘉政

近日,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被要求加快结构调整步伐,15个工作日内制订有序退出的方案。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导演了2009年的“地王”疯狂之后,突然被叫停,15日内被要求80%以上的央企全部退出房地产领域,这对市场意味着什么?怎么退?他们的退出真的能让地价、房价降下来吗?

要搞清这样的问题,首先我们要理清央企的角色定位。其实说白了,央企以国家为出资人,必然代表国家在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上行使出资人角色,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和栋梁。

而另一方面,我们的国家是全体人民的国家,因此,央企本质上是代表着人民利益的,也自然更应该是服务人民的。

在搞清楚这一问题之后,基本上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央企是否退出房地产领域应从民生角度考虑,以人民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

从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升值角度考量,进行一些跨领域的投资本无可厚非。但是当投资进入房地产领域,尤其是商品房市场,凭借在实业领域积累的雄厚财力以及国家各方面的支持,在这一市场不顾风险的为所欲为,不仅使企业风险高企,而且造成市场的恶性竞争,进一步推高地价、房价。

根据这种推测,我们不难发现,国有资产投资商品房市场不仅不能解决民生问题,反而在激化民生矛盾,彻底脱离了央企自身的角色定位。

基于此,笔者认为,大型国企尤其是央企,必须全面退出商品房市场,而对于民生保障的保障型住房建设,则应以最大的热情全面进军。

近年来,在商品房市场价格高歌猛进的情况下,保障型住房建设领域推进缓慢,社会反响强烈。而央企作为“共和国的长子”,本身角色定位就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自然应在保障房建设领域不遗余力。同时,对于政府主管部门而言,也更便于政府的有效推进和管理。

此外,央企作为保障型住房的建设主体也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质量更好、品质更高的住宅产品。因此,对于保障型住房领域,央企不仅不能退,而且应该全面进军。

近年来,正是在央企以及部分大型地方国企的推进下,各地保障型住房的建设推进有了很大的进展。但伴随全国的保障型住房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仍然急需大批优质的、资金实力雄厚的国企。只有这样资金实力雄厚的央企、国企才能确保这些保障型住房建设中的去商业化,同时也可杜绝很多商业利益驱使下的保障性住房领域的权力寻租行为。

此外,我国的商品房市场房价之所以居高不下,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各地保障型住房建设进度缓慢,不能有效给商品房市场降温的结果。

大量的央企主力全面进入保障型住房领域,配合各地大量的保障型住房计划,必将大大提升保障型住房建设的步伐,从根本的供需角度给我国楼市降温。

同时,企业的资产也能得到保值增值,更为就业等民生建设提供帮助。

(本文来源:东方早报 )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4B961B72164959BA01452E.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