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易磋商方面,以往纸面的合同和签字方式被电子订单所代替。带有安全措施的电子邮件完全可以取代传真和邮件的传递方式,特别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EDI更是突破了传统私人网络EDI投资高昂的局限性,实现了数据一次性录入而共享的目标。在合同履行方面,因为信息技术的手段已将业务的各种环节连接起来。外贸企业使用一般软件就可以实现单据的自动生成,降低了成本。同时,大量的售后服务也可以在网上自动完成,通过互联网解决顾客常见的问题,这样也降低了售后服务的费用。
据美国《福布斯》的统计,电子商务可以为企业节省5%~10%的交易成本。这种交易成本的降低,也使中小企业获得和大企业一样的开拓国际市场的机会,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
总之,电子商务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发展,但是也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如电子商务面临的法律问题、标准化问题、安全问题等等,都亟待解决。
二、我国的对策分析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展EDI应用开始,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取得了可喜成绩。比如,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法规、法律趋于成熟,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电子商务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网络基础设施及支付环境进一步改善;电子商务交易额持续增长,等等。然而,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应采取应对之策。(一)进一步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电子商务是在电信网络上发展起来的,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和宽松的电信就成为发展电子商务的前提。目前,我国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已初步形成了一些较大的互联网络,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中华人民共和国金桥信息网,等等。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缓慢和滞后,已建成的网络质量也比较低,公众使用费用比较高。所以,为了进一步促进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必须加速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这就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尽快形成电子商务的外在支撑环境,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另外,我们还要打破行业分割管理体制,提高资源效益。同时,改革现行收费制度,把过高的资费降下来,这是提高我国社会公众对电子商务的接受水平,促进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培养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电子商务是信息化与商务运营的有机结合,在实际操作层面,需要大量既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又精通现代商贸理论与实务的复合型人才。就目前而言,我国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和实际人才需求中出现了不对称现象:一方面国内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匮乏。根据国家工商局统计,我国登记在册的企业已超过870万家,其中大中型企业就有10万多家,以每家大中型企业需要引进一名电子商务人才来计算,就需要10万余名,可见我国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潜在需求是极其巨大的;另一方面各类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自教育部2000年首次批准全国13所高校设立电子商务本科以来,目前全国已有180余所高校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在校本科生7万多人,每年的本科毕业生1万多人。但据报道,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仅为20%,而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已达47%,很明显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远远低于全国大学生就业平均水平,电子商务专业的需求旺盛和就业率低形成了一对鲜明的矛盾。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主要在于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