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租猛于虎。近来不少城市的房租飙升备受关注,以北京为例,四、五月份房租价格同比上涨超过20%甚至50%,更有央视记者近日见证了一套房半天涨价30%的怪现状。房屋中介利用房东的趋利本性,狂热地通过各种手段垄断房源,坐地抬价。本应由市场调节的房价,就成了中介操纵的如意金箍棒,原收取佣金为生的中介,成为坐地渔利的二房东。而某些所谓专家、学者无意的误解或有意的曲解,将几近变态的租金说成房改新政、季节高峰所致,助推房租的“必然”涨价,其势头直逼七月的高温。
炒作已成为房屋租赁市场的现实一种。跟之前绿豆、大蒜的疯狂异曲同工,它利用似是而非的供求关系传播谣言、制造恐慌、抬高价格,但绿豆仅为“养生品”,住房乃是生活必需品,除非你用脚投票或露宿街头,否则你必须接受任何价格。当房源被垄断,租房者就成为中介砧板上的鱼肉,一个数据是:今年上半年,全北京市套均租金达到每月2792元,已经超过去年应届毕业生的月平均工资2492元,但人们却不得不忍痛接受。背后的现实是作为生活必需品的住房获得了投资品的特性,住房市场,包括房屋租赁和商品房交易市场,已经明显受到资本垄断,资本成为市场价格的决定因素,抑或说,这个市场已经不是纯粹的市场,供需决定价格的定价基础被严重摧毁。
从本质上来说,中介对于房源的垄断,以及中介之间的串通合谋抑或仅是默契而导致的整个租房价格的上升,更是一种权力垄断,资本已经成为权力的一种。回看土地市场,某些地方政府仍无法撇清“坐地起价、囤积居奇”的嫌疑,在不够完善的财税体制下,它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冲动,必然产生并加剧权力垄断,而这种垄断虽以价高者得的形式表现出来,但也必将通过市场准入、价格甄别机制带来开发商的资本垄断。自从资本发现住房市场的那一刻起,它就擭取了住房市场的操纵能力,不管是房屋中介,还是开发商,还是其他炒作者,都曾拥有或拥有了资本带来的市场话语权,而现实中,市场话语权的配置体系已经严重畸形。
极不均衡的市场话语权必将导致非正常的市场行为。楼市调控政策的出台遏制了房价疯狂上涨的势头,与此相伴相随的却是租房价格的飞升,市场的脆弱可见一斑。其根源并不在于“按下葫芦又起瓢”,而在于,住房市场仍被少数人掌握,成为了心怀叵测者谋利的工具。一个能够被少数人掌握并且玩弄于鼓掌之间的行业,已经严重偏离了市场经济的本质。租房的显著异动,足以说明在以垄断为基本色调的住房市场中,真实供给需求关系的呈现是一个多么艰难的过程。
当然,对住房这一特殊商品来说,纯粹的市场化在现阶段是无法实现的,它也没有公平和效率可言。于是,这种复杂而羸弱的市场让房屋中介们有了用武之地,他们绝不会忌惮利用房租向城市生存弱者进行疯狂的掠财。如果任由某些人或者集团试图通过房租来要挟民众、干扰调控,公愤将难以避免,社会群体的相互割裂、对立将并非只是猜测,社会稳定则很可能受到影响。
如同所有哄抬物价的行为一样,房屋租赁市场的炒作必须得到制止。而由于资源未经市场有效配置,市场的调控手段都将失灵,非市场的行为将有赖于非市场的手段,这就属于政府的职责范畴,而商品租赁市场一直以来受到的关注不够。实际上,楼市调控不仅仅包括商品房的买卖市场,还必须包括租赁市场,二者必须兼顾,厚此薄彼的结果必然是混乱无序。因此,房屋租赁行业也必须纳入行政调控的范畴。政府应该从监管层面、制度建设层面,对于公租房、廉租房的建设给予鼓励和补贴,对于租赁市场,应通过法规、财税、行政等手段进行有效的管理,例如,可建立起房屋承租人的利益保障体系,对房东限定一定时期内的租金涨幅,以收入和生活费用指数为基础,通过租金指导价的方式引导租赁市场的健康发展。
“撑杆跳”的房租价格绝不属于一个正常的市场。对房屋租赁市场进行监管,不仅是楼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整个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民生产品和服务的垄断和炒作,虽不会有远大前途,但必须得到尽快遏制,其中必然需以政府的强力干预,因为一个完善市场的建立既是一个自发秩序自由作用的过程,也是一个严格监控和不断制度化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