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重视改善性需求
自4月中央出台一系列调控政策后,北京、深圳、浙江、广州、重庆等省市陆续发布调控细则。随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保障住房建设列入各地工作考核内容、税务总局明确土地增值税清算有关问题以及二套房认定标准正式明确等政策陆续出台。
中原集团研究中心高级经理刘渊认为,上述一批政策的颁布均可解读为是“国十条”的延续,不但造成近期市场持续观望以及住宅市场急剧降温之势,而且可能对国内中长期楼市产生重大影响。
在依然浓重的观望氛围下,有人担心“国十条”等调控政策在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改善性需求。刘晓光就鲜明提出将来应充分考虑对正常的自住需求、正常的改善性需求、投资性需求如何进行差异性调节。
朱中一也建议,未来的调控政策应对改善性需求给予足够重视。他说:“‘国十条’在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的同时,对改善性需求的挤出效应也比较明显。任何政策设定都有它的难处,但是这个问题迟早要解决。最近,我们一直建议要把改善性需求作为一个重要需求,能很好地在政策上体现出来,因为不管怎么样,改善性需求是一个比较真实的需求,要重视。”
朱中一还进一步表示,应区分房地产消费和投资,对房地产消费可以通过各种扶持政策为民众创造好的购房条件。
房企需加大风险防范力度
鉴于房地产业当前的低迷走势,与会专家同时呼吁房地产企业加大风险防范力度。
住宅成交量大幅下挫后,开发商纷纷选择了放缓开盘速度。根据中原地产对8个重点城市新增供应的监测,除广州外,其余城市的新增住宅批准预售面积环比均有2成以上的降幅。标杆房企开盘策略调整尤为敏感。4月新政后,各房企立即选择低速推盘,改变此前的营销策略,导致原本应处于供应旺季的5月新增供应量大幅回落。
减少开盘数量虽然可能有助于维持房价,但是也使得房地产企业资金回笼速度减慢,经营不如以往顺畅。刘晓光表示,调控新政对房地产企业的影响最重要的就表现在资金上,无论是企业自身融资还是老百姓的按揭融资都受到了较大影响。“现在怎么面对市场,转变自己的商业模型,怎么拓宽融资通道,怎么更好地把产业跟地产结合起来,这对房地产企业可能是一个考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提醒说,房地产企业应规避利率变动等带来的风险。中国的存贷款利率现在处于25年来的最低点,未来二套房按揭贷款利率高于现在的1 .1倍的可能性是90%以上。房地产企业应该对这样的利率变动风险和财务成本变动风险做好充分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