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通过系列营销运作提供给消费者一种印象“大事有我——蒙牛”。在与伊利竞标奥运赞助商失败后,蒙牛更是加大广告宣传,铺天盖地的广告攻势显然已经超过真正的奥运奶品赞助商伊利的风头,使消费者在潜意识里将蒙牛与奥运划上等号。
三、消费者心智不是处女地
“错觉”硬币的一面是陷阱,另一面是机会。
在依循策略三角(企业自身、竞争对手、目标消费群体)创作广告时,我们有必要在常规套路上多加一道过滤环节——广告环境核检。
在由企业、竞争对手和目标消费群体构成的策略三角模型内,更多关注的行业竞争市场,而对行业外的影响因素重视不足。海量广告信息轰炸下,消费者大脑只能沉淀下有限的记忆碎片,一旦这种记录广告信息的记忆碎片错位结合在一起,就会出现广告主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如前文中的哈药六帮雕牌做广告,“记忆宝”广告促销“忘不了”产品。
重视广告环境核检,既可以避免广告为他人做嫁衣裳,也为企业借势发力提供了可能。即通过巧妙将其它企业广告积累的认知资源转嫁自己的产品上,如众多奥运赞助商扎堆广告时,蒙牛偏打正着,被消费者误认为奥运赞助商。
其实,这方面的实践在终端拦截领域运用的较为常见,如脑白金广告四处开花后,就有众多跟随产品以雷同的包装在终端出现,借助消费者对脑白金产品的片面认知销售自己的产品。
四、广告中的品牌识别
另一个需要提及的是品牌识别问题。现代传播学研究告诉我们,消费者对信息的接受是有选择的进行。尤其在广告量突飞猛进的今天,在广告中强化品牌识别就了更深层的意义。
品牌识别是品牌与消费者连接的独特沟通密码,消费者通过这套识别工具解码广告信息,将其与品牌建立关联。
除了常规的诉求持续性,表现风格上的一致性,个性的声音、符号等也不可缺少。在今天的广告环境下,广告了除了打动目标消费者的最终任务外,另一个挑战也排上日程——如何在纷繁的广告信息中突出重围。
五、低成本做广告的新机遇
面对媒介费用高起的现实,众多中小企业常出现的问题是有心无力。但本文揭示的现象,无疑为中小企业低投入高收益做广告提供了一种捷径——把广告环境作为资源进行挖掘,把其它企业广告形成的消费者认知——广告信息尚未转化为品牌认知——转移到自己的品牌上。
拿广告说事儿,可以正面借用,也可反面借用。前者可以通过场景移植,人物调换,情节反差等手法,利用已有的广告印迹快速建立新品牌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