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齿轮油泵在运转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事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8-10 08:28:50    浏览次数:7256    评论:0
导读

  齿轮油泵适用于输送各种有润滑性的液体,温度不高于70℃,如需高温200℃,可配用耐高温材料即可,粘度为510-5~1.510-3m2/S。齿


  齿轮油泵适用于输送各种有润滑性的液体,温度不高于70℃,如需高温200℃,可配用耐高温材料即可,粘度为5×10-5~1.5×10-3m2/S。齿轮油泵不适用于输送腐蚀性的、含硬质颗粒或纤维的、高度挥发或闪点低的液体,如汽油、笨等。 本文主要介绍齿轮油泵在运转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事项:

1、齿轮油泵端面与泵盖磨损后的修复     

  齿轮端面与泵盖内平面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称端面间隙。工作中齿轮端面与泵盖内平面的接触面产生的磨损会使此端面间隙增大,当超过极限时,对泵油量将有明显的影响。     

  当齿轮端面磨损时,可把端面磨平,同时再研磨机油泵壳体分解面,以保证泵的端面间隙在要求的范围内。  

2、柴油机齿轮式机油泵主动轴与衬套磨损后的修复     

  由于机油泵主动齿轮本身重量及被动齿轮啮合时产生的径向推力,容易使轴和衬套孔产生偏磨,间隙增大。因此齿轮泵在工作中机油会因间隙增大而产生泄漏,供油量减少。     

  主动轴与衬套磨损后,可用修轴颈或修衬套方法来恢复配合间隙。在轴颈磨损轻微时,只需压出旧衬套换上新衬套,而轴一般可不修,这样配合间隙可恢复到允许的范围内。在轴与衬套磨损都很严重,配合间隙增加很大时,不仅要更换衬套,而且轴也应用镀铬或振动堆焊将直径加大,然后再磨削到标准尺寸,以恢复轴颈与衬套的配合要求。  

3、泵壳内腔与轮齿磨损后的修复     

  泵壳内腔与轮齿磨损后,对泵油量影响很大。齿轮泵当轴与衬套或轴孔磨损严重时,工作中齿顶与泵壳内腔表面会产生不应有的接触。又由于出油腔比进油腔压力高,在其压力差作用下,齿顶与泵壳的进油腔附近接触较多,因此泵壳内腔在此处磨损较多,使内腔与齿顶间隙增大。因而造成机油泵进、出油腔间的压力差减少,使轮齿刮油和压油作用降低,造成供油压力下降,泵油量减少。泵壳内腔的磨损一般采取内腔镶套法加以修复。

文章转载自:http://www.colrey.com

 
关键词: 齿轮油泵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51594E8A722542139F4A4C.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