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经济观察 » 正文

冯仑:“学习万科好榜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6-25 11:15:26    浏览次数:140    评论:0

  三学战略

  最近联想的柳传志多次讲到,中国民营企业最缺少的是战略思维和战略决策。我想这是真正的经验之谈。这十年来,商场硝烟弥漫,英雄辈出。然而,日换星移,能经得住时间考验,吹去浮沙始见金的不过尔尔。总起来看,之所以会有许多人折戟沉沙,主要原因是公司战略的失败,如盲目多元化,迷信资本经营,幻想依靠权力寻租,或者急欲冲 500 强、拼凑大船、迎风出海。这些企业注重经营机会,而不经营产业,捕捉热点而不管理企业,不能始终如一地坚持自己的战略,有小机巧而无大谋略。

  反观万科,任凭风浪起,我自有章法,十多年前就上市,有 A 股 B 股,但不宣称是“资本经营”,明明早就将业务集中在房地产,却还嫌不专,索性将产品都简化到中产阶级的普通住宅。今后他们还要将产品更加标准化,甚至主要部品部件都在总部设计好,通过住宅工业化带动进一步的大规模生产。市场热点不断变换,万科近 10 年来却始终只讲两个字 “减法”。这就是战略,高度专业化,创造核心竞争力,推动大规模生产,全面提升产品质量与服务。正是这种清晰的公司战略,使万科终于在做“减法”的同时却完成了公司稳步增长的乘法。

  四学管理

  公司的胜败在战略,战略的成败在治理结构和管理团队。万科的治理结构是有优势的。由于最早一批实行股份化改制和上市,加之股权相当分散,使股东、董事会和管理层的职责和权利界定得比较清楚。更重要的是,万科创业者很早就完成了转化为职业经理人的定位,从而避免了许多民营企业创始合伙人之间的冲突和震荡,使管理团队得以长期稳定,并且养成了系统的经理人文化。

  理性的创业者和优秀的职业经理团队使万科在管理上能够集中精力,做细做透,不仅积聚本地 ( 深圳 ) 优势,而且建成了跨地区管理的高效体系。创业者转型,即由“革命者”转变为“管理者”是民营企业发展中的一道坎,多数创始人迷信自己的“伟大”,耽溺于自己过往的“奇迹”,在遇到困难时总想法无定法,靠一两件事或某一项目创造转机,化腐朽为神奇。这些人百分之八十的时间关注机会和突破,不到百分之二十的时间抓管理。万科的进步恰恰表现为百分之八十是管理性决策,百分之二十是投资性决策。好公司管理多、投资慢,差公司投资快、无管理。今天,如果走进万科,你会发现无论投资者关系 ( 透明度、诚信 )、投资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客户管理,甚至公关管理都非常清楚细致,井井有条。王石对万科的贡献,在于他从不把精力放在门面和项目的炒作上,而是认认真真,数十年如一日,不厌其细地建造了可以自动行驶的“万科牌汽车”。管理在于细节,在于耐心,在于持久,这一点,万科人做到了,所以万科创造了我们不可比拟的成功。

  说了这么多万科的好话,一定有人不爱听,甚至发出嘘声 :“万科有什么好,它的项目还没我卖得好。”“投诉万科的还少吗?”我要用高尔基的话来回应:海燕有时也会飞得很低,但企鹅永远飞不到海燕的高度。奔驰也会亏损,联想也有次品,但无人否认它们是优秀企业。同样,万科的均好性,即从资本结构、公司战略、治理结构、管理团队,到产品生产、公司文化、品牌价值目前仍是房地产行业中最具有竞争性的。学习万科,就要在均好性上下功夫,那种追求一招鲜打败天下无敌手、编故事、造传奇、剑走偏锋是靠不住的。简单所以永远,这就是万科给我们的智慧。  

 
关键词: 万科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51927DC8C1416423AB0196.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