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的矿井口已经被填埋成为了黄土堆(摄影:中广网记者 陈俊杰邓科)
2010年6月,中国之声记者在大同采访,关于红窑沟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种种说法已经成了街头巷议。而当记者向大同及左云县官员问及矿难时,得到的答复却一律是“不知道”。左云县安监局副局长:
记者:对于红窑沟煤矿生产经营咱们这里了解吗?
副局长:我不知道。
记者:谁了解?
副局长:了解的都不在了,调走了。
记者:调走了?
副局长:哦,人不在我们这里。
用了整整两天的时间,记者终于在深山中找到了当年发生矿难的矿井。井口被推土机掩埋,只剩下一个10米来高的黄土堆。守井人是一位60岁的村民崔锅扣:
记者:这就是红窑沟煤矿啊?
崔锅扣:口就在这地下了,这是主井?
记者:这就是主井?现在都封上了?封上了就一直没打开吗?
崔锅扣:封上了,没人敢打开,地下有煤气呢。
井口下的储煤场和运煤通道上散落的煤渣还可以看出这里曾经开采过煤,煤道上,人工种上的200多棵白杨迎风沙沙作响。
红窑沟煤矿所在位置原属大同左云县范家村,由于过度开采,导致地下形成巨大的空洞,范家村上千口村民已被迫搬迁到左云县城居住。如今,这里无人光顾,每天只有看护矿井的崔锅扣老人会来这里巡视一下,防止有人挖开井口下井偷煤。
在问到当年矿难的细节,范家村人都说不知道,因为矿上不要当地人,范家村没有人矿上工作,事发后,矿上还封住了村里通往矿上的路。
村民:煤窑在我们村外,不在村内。
记者:您也没有去救人?
村民:我们村里走的路都切断了,不叫去。
记者:路都断了,不让走。
当年在这个矿上打工的多数是四川人,几经周折,记者终于在四川江油市九岭镇粉石村找到了两名当年的幸存矿工和遇难矿工张远华的妻子袁诗群。
5年前,张远华为了偿还家里欠下的2万多元的外债远赴山西大同煤矿打工,50天之后,妻子袁诗群欣喜地收到了他从煤矿上寄来的2000元钱,谁知第二天就出事了。
袁诗群:头一天给我打来2000元钱,第二天就出事了。
袁诗群找到了原村支书刘国权、以及江油市司法局中心法律事务所的刘辉、江仲才律师一行8人赶到山西。
山西之行让袁诗群终身难忘。当时,袁诗群提出要见丈夫的尸体,矿上派来的人当场拒绝。
同行的村支书刘国权回忆说,矿上的态度很明确,“不谈妥赔偿就不给看尸体”。
刘国权:尸体在一个地方,谈判在一个地方,我记得尸体在内蒙的一个医院里。最后火化在内蒙古火化的。
袁诗群说,那时正值山西的隆冬季节,雪下得很厚,没过了脚踝,她拖着一家老小来到千里之外的这个陌生之地,语言不通,不认识一个人。此前,她去过最远的地方是省城成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