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周孝正认为,物质化择偶观是追求“一步到位”的心理,这是社会变化所滋生的现象。现在,许多人把“发展”理解成“赚钱”,认为“赚钱是硬道理”,于是都把赚钱当成了目标。在年轻人找对象方面,这种心理就转变成“以对方会不会赚钱、有没有钱”作为取舍和衡量的依据。年轻人想找一个有钱的,就是想“一步到位”。
周孝正教授表示,一些人想通过婚姻来改变生活,或者改变命运,这是一种“恶劣”的社会现象。试图通过说教、劝说,不会产生多大作用。
谈到给年青人一些忠告时,周孝正教授认为,价值观是否一致,应该是择偶的首要条件。
荧屏相亲博的是收视率
【现象】
“他说话特别招女孩子讨厌,我特想拿鞭子抽他,编导可以给我一根吗?”有位男嘉宾想表现自己的口才如何好,被女嘉宾这样说。
一位男嘉宾说自己没有花太多心思打扮,是自然美。女嘉宾说:“我希望导播能给我们放一首《解脱》,然后让他下去就算了。”
对一位年长的男嘉宾,女嘉宾说:“如果知道你来,我就让我妈代替我来了!”
上面的情景是在某档电视交友节目中出现的画面。
去年以来,各地荧屏又掀起了一股相亲浪潮。比如:冯小刚导演的《非诚勿扰》之后,就有两个省级电视台也相继办起以《非诚勿扰》为名的交友节目。
在一些电视节目中,雷人雷语引发的争议不断,造就了几个话题人物。节目中,嘉宾们损人一个比一个犀利,犹如开头所展示的情景;对物质追求一个比一个直白,比如“情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节目中一些场景和话语,不断冲击着人们的神经,挑战老百姓的价值观和社会道德底线。
有些人感叹社会的变化,也有一些人看得津津有味……
【声音】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高贵武认为,荧屏相亲的火爆是一档由广告商、电视台和某些出场嘉宾共谋的“商业事件”。一些媒体丧失了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以“出位”博取高收视率,是一场完完全全的电视秀。虽然节目打着交友、婚恋服务的幌子,但其目的根本不是真的想为当今社会的大龄青年充当“红娘”,而是纯粹以夺取眼球、赢得高收视率、赚取高额广告收益的真人秀节目。观众可以从其领先的收视率、婚配成功率的低下、节目嘉宾的低龄、节目嘉宾的迅速走红等得到印证。
电视节目具有社会文化产品和精神产品属性,媒体在娱乐化过程中要有“度”的把握。高贵武表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以交友、婚恋为名的荧屏交友栏目,不仅存在过度娱乐化的问题,而且已经走到了低俗化的边缘。尤其是节目中表现出的对某些人类情感中最珍贵与美好东西的轻视及揶揄,某些嘉宾为引起关注和出名而以耻为荣的言行,实际上对整个社会达到了某些误导的程度,完全被商业利益所绑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