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介服务需加强监督
【现象】
我国现代婚介行业,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2年11月15日,广州第一家婚介所“广青婚介”成立,隶属广州市团委,由市委、市政府拨专款、配备工作人员。当时的婚介所,属于政府介入的行为。随着社会逐步的发展,婚姻介绍逐渐成为一个具有自身行业特性的服务产业。
在我国,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介行业委员会主要协助制定全国婚介行业的服务标准和行业规范,并进行监督、指导,推动婚介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婚介行业委员会提供的数据,目前我国适龄单身人口超过5000万人,处于经营状态的婚介机构有3000多家。
按照服务模式的不同,现代婚恋机构分为三类:第一种是历史最久的传统婚介所。经营规模不大,靠红娘个人经验和人脉开展业务。第二种是婚恋网站,搭建了一个社交平台,会员可以免费发布交友信息,寻找约会对象。第三种“平台加专业咨询”的婚恋网站,不仅是扮演“月老”的角色,更具备情感“管家”的身份。
2009年12月1日,《婚姻介绍服务国家标准》的出台,使婚恋服务机构告别“三寸不烂之舌”时代。该标准规定了婚介机构服务的基本原则:不向征婚者提供虚假信息,保障征婚者的个人信息安全,禁止提供无限期的服务,以及征婚者必须实名登记等。
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介行业委员会总干事田范江说,“《婚姻介绍服务国家标准》将成为像ISO9000那样的帮助人们判断婚介机构质量的重要参考”。对行业内违规企业的违规操作,婚介委员会将进行曝光。
目前,婚介行业委员会共有200余家婚介单位加入,行业委员会主要对成员进行监督管理。委员会采用自愿原则,婚介机构根据意愿决定是否加入委员会。
问题在于,对于那些没有加入婚介行业委员会的婚介机构,委员会就无法进行有效管理。于是,就给一些不合规范的婚介单位创造了生存空间,它们不会主动加入委员会,这样就不会受到来自委员会的管制和监督,比较容易滋生不合行业规范的行为,不仅损害到一些家庭,也对婚介行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声音】
在选择婚介机构时,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介行业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刘健提醒说,首先要参考婚介机构注册时间的长短。操作不规范的婚介机构,往往经营不了几年就因为口碑不好、被曝光或者被点名批评,而只能“改名换姓”重新开张。因此,消费者应该选择注册时间在3-5年以上、口碑较好的机构。
刘健又提醒说,《婚姻介绍服务国家标准》是婚恋服务行业的权威规范,消费者可以参照其中具体条款来识别婚介机构、保护自己的权益。例如,一定要同婚介签订服务合同,以全面保障自己的权益;关于个人信息隐私,主动权是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消费者可以要求婚介不透露你的收入、家庭甚至姓名;虽然在《婚介服务国家标准》中没有明确规定,但消费者有权利同婚介提出“分阶段付费”的要求,而这也是更好的保障自己权益的一种手段。
在婚介机构经营的法律层面,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德强表示,至今没有专门对婚姻中介机构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强行约束限制,建议立法提高婚姻中介机构设立门槛,建立准入制度。
来源:工人日报 编辑:马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