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庄家横行,上市公司的虚假利润泛滥
1929年夏末,经纪人公报和信函不再满足于通报当天哪几只股票会涨和涨幅有多大,而是通告下午2点,应该多“关注”无线电股或通用电气股。人们相信股市已成为神秘而无所不能的人士手中掌握的工具,这种信念从来没有这样强烈过。这是一个联手做庄和投资辛迪加业务(操纵业务)过度活跃的时期。除了当时普遍存在的庄家行为外,很多上市公司还通过财务上的“乱伦”和杠杆效应产生了大量的虚假利润。
《钱经》点评:这是1929年大崩盘前的情形,其实在2001年,中国的老股民也熟悉这些场景。被斥为连赌场都不如的中国股市在那一年崩溃了,但历史的教训我们真的牢记了吗?还是以一种新的面目示人。很多上市公司的利润来自于交叉投资、所谓“义庄”的频频出现让我们不无忧虑。
上面我们列举了1929年大崩盘前的一些情况,好像和目前国内的股市有点像呀。其实不必杞人忧天,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仍然非常之好,而且现在对金融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手段是那时不能比的。个人投资者其实不必要预测经济周期和股市走向,你唯一需要做的事就是选择真正的成长股,那样无论经历怎样的市场环境你都能够获利。
无论是从经济运行还是从股市发展看,如今都处于一个沸腾的年代,其实更令人激动的一场运动正在我们身边上演并将持续下去——那就是城市化。它将更真实的影响到这一代人未来30年的生活
三、追随城市化的脚步
预言与建议: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在未来长时期内不会中断,随之带来的一系列变化继续影响着你的财富和生活。伴着城市化的脚步,你会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找到合适的位置:比如选择在近郊居住、将事业重心放在城里、或把投资目标锁定城乡结合部等等。
2001年,刘峰曾经去北京的近郊区县之一的通州探望一个朋友新买的房子,坐了很久的公共汽车,终于找到了那处房子。小区很荒凉,门一推开,外面就是杂草。刘峰那时发誓不买北京四环以外的房子。但是在越来越高企的房价面前,刘峰不得不对北京的生活成本做了妥协,像大多人那样,他作了个务实的选择——住到郊区去,原因很简单,不愿意做房奴。
2009年的今天,通州房价已经到了10000元/平方米,每天早晨,从北京通州驶向CBD的城铁八通线和数十条公交线路装满乘客,京通高速路上各种档次的私家车、班车则摩肩接踵,争先恐后地把数十万人卸载到城市的中心地带,而此时从城里驶向郊区的车辆上空空如也。傍晚的状况则恰好相反。
电影中,每天早晨,几十万美国白领乘车或者开车到曼哈顿去,傍晚回家。十年间,有一百多万纽约人奔向城市外围,只留下了一个衰颓的“半日城市”:汽车和铁路班车开到时,全城像涨潮……为人群所淹没,入夜落潮时,人群又退走了——基本上只剩下小偷、警察和老鼠。
在上个世纪的美国,郊区曾经代表了美国的未来,意味着红砖迷宫和精修的草坪,郊区成为了美国中产阶级的理想安居地。《时代》杂志刊登了一篇关于市郊已婚妇女的特稿,说她们“生活得很痛快……根本不相信自己会有什么不愉快的理由。”
中国城市郊区化从起步到现在只有不到20年的时间,但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郊区化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以北京为例,从1991年到2000年,北京近郊区是人口的主要导入区域,也是北京市人口增长的主要承载地。2000年近郊区总人口比1991年增加了239.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4.2%,高出全市人口年平均增长率1.8个百分点,人口密度的增长幅度也远高于远郊区。其他大城市也出现类似的情况,如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的形成,应该说都是我国城市郊区化快速发展的明证。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通州这几年的变化仅仅是整个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鲜活的缩影,中国正处在浩浩荡荡的城市化进程当中,这个历史化进程,将会影响到所有的人,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城市。越来越多的外地青年加入了城郊候鸟的行列,若干年后,他们的后代将为永远的成为城市里的一员,在城市里长大,在城市里生存,将永恒的凝固了城市化。
中国的城市化也将伴随着大型或者特大型城市的崛起,从人口密度的角度,以东京为榜样,3000万、4000万人口将是这些大型城市的规模,而这么大规模的扩展,城市近郊或者远郊的发展是必须的,随着规模的扩展,城市多中心的结构也必将形成,而城市内部的交通连接的便利性当是首当其冲,或许私有汽车的迅猛发展带来的能源消耗并不是这个星球可以承载的,那么我们只能寄希望于公共交通的便利。
对于社会的个体,我们现在没法想象这种城市化进程会给已居城市人口的现有生活习惯带来什么样的冲击,因为目前来看,西方国家的城市居民除了生活质量稍好之外,在超前的生活方式之上并没有给我们有什么具有想象力的借鉴,而具体影响最深的当属那些正在进城的人们。当然,在这种历史的大进程中,有很多机会是已经给那些有准备的少数人的,一旦抓住,你可以随意改变你的生活方式,那么你是否有备而来呢。
城市化进程真实的改变我们的生活环境,而对生活内容和质量造成实质冲击的则来自于科技创新。未来30年,必定有很多令人兴奋的发明问世,在“地球村”里,每个人都有机会分享到科技进步的成果,对于年轻的一代尤其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