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势美元更符合美国战略利益需要
有一个细节不容忽视:奥巴马政府所任命的美国白宫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会主席——保罗·沃尔克,正是1980-1981年间把美元拆借利息提高到20%、基本利率提至21.5%、国债利率达17.3%的前美联储主席。当年,他曾放出“打断通胀的脊梁”的豪言,并成为该波美元大牛行情和20世纪80年代第三世界债务危机(多数国家都欠美国的钱)的始作俑者。
应当看到,未来2-3年中,美国政府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改善经济、防止通胀。为此,其优先考虑的手段,是通过借债来吸收外来资金注入本国,而非通过发货币来实现。通过借钱(主要通过发行国债),既能够促进实体经济回升,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改善资产负债表,推进社会及经济改革,同时还能有效避免自身通胀,并进一步提升美元的国际地位,打压其他区域货币,并吸引更多资金流入,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庞大的国债市场,让美国不仅可以坦然面对庞大贸易赤字、国际收支赤字和财政赤字,处变不惊,同时可以有效化解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通胀压力,并轻松完成对其他国家经济的绑架。
一些学者认为,美国已欠下巨额外债,未来只能通过美元贬值来改善其负债水平和赤字问题。笔者以为,这种看法值得商榷:首先,在历史上美国并没有完全赖账的记录;其次,由于美国负债时间已很长,且数量巨大(目前美国国债已突破13万亿美元),很难在2-3年内在不影响实体经济的情况下降下来;第三,日本、英国、沙特等美国战略盟友都持有大量美国国债,足以使美国投鼠忌器。所以,美元贬值绝非其战略首选。
美元升值的一个负面作用,是不利于其出口的改善。但如果同样能达到获得外部资金流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岗位这一终极目的,相信美国更愿意首选借钱而不是出口。
所以,相对于贬值和其所带来的通胀隐患(应当看到,由于扩张政策所带来的通胀效应具有18—24个月的延后性,多数国家在未来1-2年内将面临高通胀风险),强势美元应更能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