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 外汇理财要当心 美元产品年收益率低于4%不划算
>>> 《美元大崩溃》作者建议全世界投资者购买黄金
廉价美元的恶性循环
Peter Schiff认为,美国经济自始至终是依靠消费拉动的,包括目前“看起来好像是复苏了的经济”,而这种消费已经过度,即使是经历了金融危机,问题仍没得到解决——所不同的是,过度消费的主体从居民转向了政府——而推动消费的是以万亿计的美元,来自海外借款,来自于我们“在座的各位”。
“美国的经济与麦道夫一样的原理,脱离了现实。我们既不存款,也不再生产任何产品。我们只是向世界其他地方借钱,然后花钱。我们购买平板电视和 iPod,装修房子,四处度假。结果呢?大多数人终将偿还不起账单”,Peter Schiff言简意赅。
他认为,经济数据只是表面看起来好转,但事实的美国经济反而更糟了。经济不平衡是金融危机的根源,但危机过后那些状况还在恶化——那些说事情变得更好了的专家正是在经济危机之前说一切都好的那些人——数据表明,美国的GDP在上升,但GDP上升是因为政府花了太多的钱。钱是哪里来的?从国外借来的,从中国、日本这些国家借的。最重要的是,借来的钱没有投向实体经济,而是投向了消费。
Peter Schiff 说:“和一年前比,我们现在的债务更高了,政府比以前更大了。很多公司应该倒掉的(比如通用汽车),但是他们现在还在经营,我们的道德风险更大了。再看房产,房产市场的情况没任何好转,美国经济现在更加脆弱了,换句话说,我们在过去一年做的事情,是给自己挖一个更深的鸿沟,更大的洞。”
他强调,目前利率几乎降为零,联邦政府的资产负债表上还有大量的有毒资产:信用卡的不良贷款、大量的亏损企业股权。而且,现在政府每年需花费约4万亿美金来应对这些问题(这一数字是是布什政府开支的两倍)。Peter Schiff说,现在政府每增加1元钱的税收,就要花掉1.6元钱(也就是说税收与财政支出比为1:1.6,因为政府花了太多的钱购买了大量的亏损企业)。这种“廉价美金”导致了政府财政出现了很大的泡沫,而且目前美国国内还没有足够的资源来支撑美国接下来的发展,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人在不断的寻求全球范围内各种各样的资源的原因。
“我们花的太多,借的太多,却赚的不够,存的不够。如果我们可以生产更多、储蓄更多的话,可能就不是这样的情况了。很遗憾,以前历届政府都没有把美国经济向这条道路上引导,而只是通过一味的刺激来继续支持大量的消费”,Peter Schiff说经济不平衡导致了这一切,“现在的经济刺激计划,还是进一步的去鼓励人们花钱买车,买房。还是在阻止美国人养成储蓄的习惯”。
Peter Schiff的观点是,政府的做法暗示民众可以无休止的消费、借贷,可以不断享受繁荣,但事实证明这是错的,现在美国需要的是更多的生产,更多的储蓄,但利率提高的预期并不支持企业融资。如果接下来美国人选择增加储蓄,就意味着表面上看问题好象得到了解决,但企业的东西卖不出去,失业率就会提高。政府现在想传递一种感觉,就是问题都可以解决,但其实没什么办法解决得了这么多问题。
他认为,现在中国在为美国的经济买单,短期来说对美国有很大帮助——因为有了这样的支援,就意味着美国人还是可以继续消费——但对于中国来说,这其实是以牺牲了本国消费能力来支持美国人的不断消费。
他认为,中国经济其实不在于出口,而是大规模的生产能力,“我记得在二战的时候,美国的工厂一天要三班倒,生产武器来支持在欧洲和亚洲作战的军队,当时的美国消费者却并没有从这种生产中受益,产品是来支持战争的,短期而言这种生产资源无法让本国公民们享用。二战结束以后,经济学家们曾有过‘战争结束了,是不是面临经济崩溃的压力’的担心,因为如果停止生产武器,怎么可能创造出同样巨大的就业机会呢?但事实是,战后的经济反而出现了繁荣,那些工厂转型生产消费品,如:洗衣机、电冰箱、缝纫机这些生活用品……我想这些也会在中国发生。”
很多人对他提出的“全球解构”概念颇有怀疑。认为美国人一旦停止花钱,整个世界就完蛋了。但Peter Schiff 说,美国并不是世界经济的引擎,而是后面的一节大拖车。丢弃了这节拖车,火车当然会跑得更快。美国对世界经济并没有什么实质贡献,无非就是消费东西,并贩卖金融衍生品。有人说美国是世界最好的消费者。但他们是世界最坏的消费者,因为他们不付钱!
他多次强调,如果其他国家将资本用于国内,用于他们的企业、工厂,自己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要比借给美国好,因此,未来将发生什么是显而易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