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 外汇理财要当心 美元产品年收益率低于4%不划算
>>> 《美元大崩溃》作者建议全世界投资者购买黄金
基本面决定一切
2009年3月,Peter Schiff在米塞斯研究院做了名为“为什么我们不应对金融危机感到意外”的演讲,他说:其实我也不明白为什么别人就看不出来(危机的发生)。我想可能当一个人身处泡沫之中的时候,就很难发现究竟是怎么回事。就我个人而言,我经历了两次泡沫。在纳斯达克泡沫时期,我是一个股票经纪人,我很清楚那时在发生些什么,1997年,1998年,1999年——在我看来,那些股票被高估了许多倍,远不值投资者所付出的价钱,这是显而易见的。但当时却没人这样想,每个人都以为我们进入了“新经济(310358,基金吧)时代”,互联网给了人们充足的想象空间。而那时的我却没看出互联网购物与电话购物或清单邮购有什么实质区别,他们说不久以后所有的人都会用互联网来购物了,我想不通为什么人们一定要去互联网上买东西,难道就不能通过电话采购?二者有那么大区别吗?我知道人们在互联网公司上下了很大的赌注。记得似乎有一家做门把手(doorknob)的公司doorknob.com,就算他们能把自己生产的门把手卖给全世界所有的人,也无法让自己股票的市盈率看上去合理,他们不可能通过在互联网上卖这些东西来盈利。那时有如此多的电子商务支持者,他们都信奉这样一种理念:向客户邮寄东西要比直接开店更为经济,这样客户也用不着光顾店面、用不着找地方停车了。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只有少数东西是可以邮寄的,而大多数东西却不行。不过当时谁会在意这些细节,只要能找个借口上市就行了。很多人都一夜暴富,但没有人是通过成功经营一夜暴富的,他们暴富是因为投资者争先购买他们的股票。我有一个邻居在洛杉矶市区开了一家E-Toy(编注:在线玩具商店),几乎和我所在的欧洲太平洋资本公司建立于同一时间。他比我挣的多很多,但却从来没有盈利过!他之所以能赚到钱是因为他成功地让人们相信他“能赚钱”。E-Toy市值最高的时候比我的公司市值的两倍还高。”
Peter Schiff回忆当时他推荐客户购买国外公司的股票。他试图说服一位想买雅虎公司股票的客户,不买雅虎转买新西兰的股票。 “我对他说,雅虎的市值相当于整个新西兰财富的两倍,包括这个国家所有的股票、地产……你想拥有什么?想要新西兰整个国家——要知道单分红收益一项每年就有超过10亿美元,还是要雅虎这个才成立了几年的公司?”但没办法,客户们还是想要雅虎。这当然非常荒谬,“可当时却没有人意识到”。
Peter Schiff说,然后同样的状况从纳斯达克转向了房地产,人们还是不愿意相信“泡沫产生了”。甚至有CNBC的主持人问他:“Schiff,据说一个人一生只会经历一次泡沫,我们才刚刚经历过一次!难道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我们会再经历一次?”
多年过去,Peter Schiff仍坚持2006年他写《美元大崩溃》时的观点:
反对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政府往往是问题产生的根源;
财富来源于储蓄,而非信贷;
随着制造业的萎靡与经常账户赤字的扩大,美国经济已不再是全球经济的火车头;
其它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美国本土的投资机会将变得很少;
坚决回避美元和以美元计价的资产,美元将维持长期贬值趋势;
石油,贵金属牛市远未结束,特别是黄金和白银作为硬通货,将在美元长期贬值的过程中越来越被重视。
他批判凯恩斯主义,认为这是迎合政府行为而产生的理论。他深信政府行为对市场的影响多数是负面的,像其它奥地利派学者一样,他认为只有政府真正从市场上退出,把权力交还给市场,经济复苏才有希望。因此,Peter Schiff的投资建议多年来不变:抛掉美元、抛掉美股;买贵金属、去海外寻找投资机会。
有意思的是,他的客户却因为他的预言度过了最糟的一段时期:2008年他青睐的海外市场遭受了比美国还严重的打击(澳大利亚的ASX200指数下降了41.3%,标普500只跌了38.5%)。而危机过后美元强劲反弹。
但他还是依然强势、锋芒不减:“这些根本不会让我感到吃惊。短期内市场时常有不理性的表现。我的问题一直是看得太清楚、看得太远了。其他人不理解我的所作所为,因此市场也许不能马上证明我所说的。但最终会证明,基本面决定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