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并不简单取决于人均GDP或人均收入
薄熙来指出,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并不简单取决于人均GDP或人均收入。一个城市在人均GDP和GDP总量比较低的情况下,也可能有更高的居民幸福指数。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不仅取决于经济总量和人均经济量,还取决于这个地方的自然环境、居住条件、安全状况、人际关系,以及市民气质、精神状态、主人翁感觉等,甚至一些很具体的指标,比如塞车不塞车,树种的好坏,都可能有所影响。一个城市的幸福指数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尽管重庆目前的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比较低,还远远落后于某些大都市,但如果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得法,也完全可能在较短时间后来居上。这包括环境、住房、安全、祥和等诸多因素,如果做得到位,让人民群众有亲切感,有主人的感觉,这个城市百姓的幸福感就会大大提升。
说到底,给老百姓办的事就都是对的;给老百姓花的钱也都是正确的
薄熙来说,一个地方能不能发展好,关键看老百姓怎么想。与老百姓鱼水相亲,那就一通百通,干什么都顺当。你实心实意为老百姓着想,老百姓就会将心比心,一报回一报,全力以赴地支持你,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就会事半功倍,这就是古话说的,“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我党在延安时,边区政府副主席李鼎铭先生提出“精兵简政”的主张。按一般的思维逻辑,当时共产党处境那么困难,大兵压境,既有日本鬼子,又有国民党兵,我们不该“精兵”啊,再减少兵员不就更危险了吗?但毛主席就采纳了李鼎铭的意见,实行精兵简政,把减轻人民负担放在第一位,这就顺应了民心。其施政的结果,老百姓觉得共产党是真正为他们着想,于是就全力支持八路军,我们党就如鱼得水,结果力量就更大。为老百姓办事,不要患得患失,斤斤计较,说到底,给老百姓办的事就都是对的;给老百姓花的钱也都是正确的!既然人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给父母花钱,还有该花不该花的吗?人民群众是最公道的,也是看得最清楚的。一心为百姓,我们的党就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的事业就能长风破浪,前途无量。如果对老百姓的疾苦麻木不仁,只顾闷头发展经济,想快也快不了,路子也会越走越窄,还会怨声载道。各区县都要把老百姓的家务事儿放在心上,仔仔细细地拾掇,这样才有群众的拥护,才有经济的良性发展,这是一个大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