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市民把“家”的概念放大,把重庆看作自己的大家庭,走到哪儿都有家的亲切感
薄熙来说,美好的人居环境不仅能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还能让城市整体增值。新加坡面积不到700平方公里,却吸引了7000多家跨国公司落户。咱重庆“江”、“山”如画,要在继续种大树、种好树的同时,多建广场和公园,并精心搞好市政建设。城市的总体规划、建筑风格、街区风貌都要精雕细凿,一百年不落后,二百年后更有味道。有人讲风凉话,说这是“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我们大可不必在意,因为在公共场所活动的,主要是普通老百姓,当官的并不多。搞市容整治,说白了,就是为公众打扫卫生。
重庆是百姓共同的家园,要让市民把“家”的概念放大,不能只是进了自己几十、百多平米的小家才算“家”,应把重庆看作自己的大家庭,走到哪儿都是家,都有家的亲切感。各级政府要共同努力,把咱重庆建设得像个大花园。搞建设不必在意那些七嘴八舌,不要神经衰弱,人家一说“作秀”,就打退堂鼓。只要是符合老百姓利益的,符合经济规律的,就要心怀坦然地干下去。要用两年的时间,进一步提升重庆的环境档次和市政工作水准。
各级干部要像孝敬父母一样对群众投入真情,像对待兄弟姐妹一样惦记群众的利益
薄熙来说,民生工作是非常具体的,各级干部要像孝敬父母一样对群众投入真情,像对待兄弟姐妹一样惦记群众的利益,想群众所思所急,做群众所忧所盼。为此,一定要改进作风,走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有什么实际困难,以便有的放矢,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两年来,我们认真组织“三进三同”、“结穷亲”和“大下访”等“三项活动”,实施“三项制度”,了解群众困难,效果明显。
薄熙来指出,现时有些人觉得跟富人交朋友显得“洋气”、“阔气”,而我们却要发扬党的老传统,跟工农群众交朋友,与困难百姓“结穷亲”,增进我们党和群众的亲情。有同志讲,现在是:“干部下去了,民意上来了,问题解决了,民心回来了。”就是要这样长期坚持下去,让广大群众看到,我们的工作不是一时的,而是长期的,只有持之以恒,才会“日久见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