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经济观察 » 正文

张宏伟:流通业是战略战争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6-26 13:47:49    浏览次数:212    评论:0
导读

  东方集团(600811,股吧)以房地产起家,以金融业成势,历经20 多年,虽然被媒体称之为'中国民

  东方集团(600811,股吧)以房地产起家,以金融业成势,历经20 多年,虽然被媒体称之为'中国民营企业的活化石',但我们仍是一群创业者。

  创业者打几场游击战还可以,打不起战略战争。但我们现在不是打不打的问题,而是还击不还击的问题。

  流通业是战略战争

  从全球经济格局来讲,中国经济多年来持续高速增长,是因为有一个潜力巨大的本土市场,而掌控市场的是流通领域,因此流通业是中国的经济命脉。

  对这个领域的争夺,不是一般的经济利益争夺,也不仅仅是流通企业的利润争夺,而是对一国经济命脉的控制与掌握。

  作为正在一线进行你死我活拼杀的流通企业,我们的体会是 :中国企业短期内还不可能迅速走向世界,中国经济还未真正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还没成为全球分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跨国公司已经充分意识到,中国经济体系的体量非常庞大,在整个世界经济当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放弃中国市场等于放弃一块巨大利益。

  我们分析,在今后两三年,跨国公司对中国经 济冲击的重点不在制造领域以及高垄断、高壁垒行业,首当其冲的是流通领域,他们的战略重点是零售终端。对于大型跨国流通企业来说,只要控制了流通领域,就等于建立了输入他们自己的产品的通道。我们可以预想入世后,外国商品输入中国市场的数量将数倍于目前,为了让中国消费者接受日益增多的外国货,打通中国的流通渠道将是他们的略之举。

  早在前几年,随着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的开始,跨国制造企业在中国制造领域里的布局已初具形态。由于中国政府过去在流通领域不开放,这些制造企业基本依靠中国的流通渠道来销售产品。而中国入世后,流通领域将全面放开,跨国流通企业看到曙光,开始大举涌入,并且与跨国公司的整体配套体系相吻合,创建一套由他们掌控的流通系统。

  中国入世后将在流通领域扩大对外开放,这对跨国流通企业是一个耀眼的亮点,如果中国有关方面及中国流通企业不奋起抗争,那将是中国流通企业的寿终正寝,不仅仅是死掉一批企业的问题。

  巴西和阿根廷开放流通市场后,本土流通企业全军覆没,主导者是沃尔玛和家乐福。南美近年来时时爆发金融危机,就是经济命脉被外人控制的直接后果。

  中国不能重蹈覆辙。

  先挨打后学习是错误的

  流通领域从狭义讲,是牵扯制造和消费领域的关键环节。从广义看,它牵扯的是中国经济的两大基石 :基础的产业结构和高端的金融领域。

  中国目前的产业基础是制造业,庞大的工业体系不仅支撑着整体经济,而且要消化大量就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现代流通业与信用消费紧密相连,有非常高的金融要求,跨国流通企业进入中国后,必定会渗透金融领域。

  现在有一种论调,就是先由外人占据暂时的优势,我们可以跟着学,后来居上。这种论调是错误的。在中国某些领域确实出现过这种情况,但这些行业都不具有战略意义。

  入世谈判"黑头发谈成了白头发",就是为了保护国家的经济利益,保护中国民族产业的健康发展。这不仅是争得一点点经济利益,而是为一国的经济主权和民族尊严去争。然而,我们的谈判代表辛辛苦苦地谈下的保护条款,究竟有多少被充分掌握和运用呢?又有多少人去研究怎样充分利用这些规则呢?我们一些政府官员和企业家都没有这种意识。

 
关键词: 张宏伟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5471CD62A14335374F5F72.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