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

刘永行:饲料世界里的国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7-21 11:04:48    浏览次数:5310    评论:0
这一掘的数量是300多元——这几乎是当时一户人家一年的收入——而给刘家的意义是:儿子有肉可以吃,全家还可以舒适的过上一年。更大的意义是为刘永行的创业之路开了一个崭新的开端,因为一个人在年轻之时的某些经历往往会刻画在其一生的轨迹之中,影响深远。

    这件事直接导致了刘永行他们在1982年时,孤注一掷地开始养鸡、养猪:兄弟四人卖掉了各自家中最贵的手表、自行车、收音机、电视机等,凑齐1000元钱,办了一个“育新养殖场”。养殖场的经营并不顺利,虽然四兄弟很辛苦的经营,但因上当受骗,结果一期下来,四兄弟的养殖场只赚到了720元。难能可贵地是,四兄弟并不因此而气馁,而是决心继续努力。这时他们找到了改变他们一生命运的小鹌鹑——作为国家新引进的物种,小鹌鹑在80年代前期还是一种娇贵的生物,也因此蕴藏着丰厚的利润。依托于养鸡的经验,刘家四兄弟大胆的引进养殖鹌鹑,结果令他们喜出望外,在摸索出了一套养殖方法后,兄弟四人在第一年的资产就变成了3000元,第二年变成了1万元,而到第七年时,这个数字变成了1000万元——那时离“万元户”的口号提出还没几年时间。不过这期间发生的一件事,却是彻底改变刘家四兄弟命运的转折点。

    1986年的一天,四兄弟看到一个电视广告:泰国正大集团在中国办了个饲料厂,结果让中国原本瘦弱的猪仔们只只变得白白胖胖,正大饲料成为中国百姓争相购买的致富帮手,在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农民排长队买饲料的景象,甚至需要送礼托关系才能搞到这种神奇的饲料。令四兄弟气愤的是,这种饲料一出场,原先生意良好的众多国内饲料厂纷纷倒闭。与此同时,正大集团却独享着高昂的利润,因为独家经营,所以当时的饲料价格极高,只有少数农民有钱买得起。

    这件事深深刺激了四兄弟的神经,一方面,他们觉得如此红火的一个产品背后一定有着庞大的市场;另一方面,四兄弟也特别想为中国人争一口气——能制造出属于中国的全价饲料来。于是在1987年的春天,刘永行他们投资了200万元,创办了希望科学技术研究所,又拿出了400万元搞技术研发,用300万元建饲料厂。

    1987年5月,新津希望饲料厂正式挂牌。1989年4月,希望饲料厂经过两年的不断实验,开发出了第一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饲料配方——“希望”1号,这种经过不断试验、不断改良的新型国产饲料,不仅拥有营养价值高、操作方便的特点,同时具有价格低的特点,真正实现了价廉物美的目标,成为大中小农民均适用的新饲料。

    “希望”1号一经推出,便迅速占领了市场。以往出现在像正大饲料厂外排队买饲料的现象,便被生动地搬到了“希望”的身上,并且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希望”拥有比正大等国外品牌更高的性价比,因此也为更多的老百姓喜欢。而更为重要的是,深耕于中国市场、中国土壤的“希望”饲料,籍着其独特的配方,从一开始便铸起了一到高门槛:在试验希望饲料期间,刘永行他们发现,新型饲料最离不开两样东西,一是氨基酸,二是鱼粉。其中氨基酸因为拥有非常高的技术含量,国内一直以来进口;而鱼粉虽然不是最难的,但由于国内厂家生产的鱼粉质量不过关,因此也一直依赖进口。如此以来,摆在希望面前的,是一个几乎没得竞争的局面——核心技术都掌握在人家手中,你凭什么与别人竞争?在残酷的事实面前,刘永行与他的兄弟们大胆尝试,他们想到当地有一种东西或许可以代替鱼粉——那就是蚕蛹,因为这东西其实与鱼粉是有着一样的功能——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5541BC0E2178018388B4F8.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