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行说:“创业时,我们用自己的劳动换取财富,让自己的生活好一点。但是,企业一旦做大,你就会去思考,赚钱做什么?享受!如果这样,企业就会做不下去,因为做企业并不是享受!所以在我赚到1000万元之前,我是为自己;当我赚到1000万元以后,我赚钱就是为社会。其实,一个人花不了多少钱。”而对待自己的巨额数字,他又说:“这是社会的财富,不过由我支配而已。任何人都没有权力浪费。”
生活是在平朴的境界里,但对待学习,刘永行却一直怀着坚定的目标。当了中国富豪之后,刘永行首先做的是解放自己,这点也与很多现在的富豪大不相同。
一个身怀亿万资产的富豪,一个同时需要管理100多家企业的老总,在很多人眼里,都该是非常忙碌的才对。但刘永行不是,在他办公的上海某处僻静的大楼里,同样非常安静,有时甚至一天都不会有电话来找他,这种情况即使放在今天的一个普通白领身上,都是难以想象的事情,但就发生在刘永行这里。而对于这点,刘永行也是非常自豪的:“企业做大了,必须转变凡事亲历亲为的观念,一定要让职业经理人来做,请专家管理,强调分工合作。原来我一人管十几个企业,整天忙得不得了。后来明白了,自己放权不够。痛下决心大胆放权。放权之后干什么?就是每天要花五个小时以上学习。下班回家吃饭,有时也出去散散步,还有就是旅行。旅行途中在飞机上也看看财经方面的杂志等等……”
今天,当我们还在争辩企业家该怎样放权的时候,刘永行却已能安静地坐在家里看书、翻杂志了,这是何等的气度?因此在2003年的一次企业家峰会上,刘永行遇到了曾经被他“赶出”中国的泰国正大集团总裁谢国民,在那次大会上,作为泰国首富的谢国民当着众多知名人士说道:“中国有太多值得敬佩的企业家,但我特别佩服刘永行和王石,我在泰国经常听到他们的故事。”一个被战败的人,还能说出佩服胜利者的话,这其间该包含有多少尊重与信服才对?
一个平民的王国梦想
虽然刘永行过着一种最朴实的生活,但如果你以为他对自己没有要求那就大错特错了,在刘永行的心里,一直装着一个宏大的王国梦想。而且今日的刘永行也已经拥有足够的资本来谈理想,因为在“希望”的发展过程,刘永行已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更重要的在于,他在前进的道路中,不断总结着希望的成功经验,以此对社会有着清醒的认识。刘永行说:改革开放20年,希望经过了4个阶段。80年代初期是一个卖方市场,拼的是胆量,只要够有胆量去做,就会成功;而到80年代末,当各个市场都有人进入的时候,拼的就是技术,新技术的应用在当时是王牌;而到了90年代初期,拼的王牌变成了规模,谁规模大谁赢;1995和1996年供应初步出现过剩,拼的是宣传,当时的保健品就是一个例子。而到今天,胆量是不起作用了,技术趋同了,规模过剩了,宣传也没用了,现在的关键,在于效率。
但对于效率,国际上也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