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前说过,很多支持经济刺激的论点都是错误的。导致2008年金融危机的流动性泡沫从根本上扭曲了全球经济。金融、地产和零售业被人为地吹高,因此,这些产业失去的工作岗位不能复得,我们必须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对此,经济刺激成本很高却收效甚微。
全球经济的一个基本挑战是,发展中世界的庞大人口获得了可以和西方工人竞争的生产力,但还没有获得相同的财富可供消费。这个差距造成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发展中国家,贸易也随之而来。这是从富裕国家到发展中国家的一次财富再分配。这一进程的速度和发达国家的需求增长速度成正比。
这一财富再分配造成了发达国家的债务危机和发展中国家的泡沫。要想拥有稳定的全球经济,发达国家需要通过低财政赤字和低G D P增长的方式保有财富,等待发展中国家来追赶。我认为,在今后的十年,发达国家的经济政策不应该片面地追求经济增长。
如果没有经济增长来提振就业,发达国家就需要使劳动力市场变得更加灵活以降低失业率。在欧洲,服务业似乎人手不足,失业率却还居高不下。问题出在辞退一个员工的费用很高。因此,企业会尽量减少职工人数。恐怕西方的高失业率水平还要持续很长时间。西方工资仍然超过发展中国家的10倍,所以,只要有可能,跨国公司一定会将员工安排在发展中国家。
全球经济的“二次探底”可能让很多人认为中国不应该结束其刺激政策,甚至需要引入另一套经济刺激方案。我对此持怀疑态度。但是,目前的紧缩措施可能会放松一些。这也并不正确。
中国迫切需要紧缩其经济。中国面临的挑战是通货膨胀,而不是增长放缓。中国近期的出口数据与全球经济的“二次探底”并不一致。即使全球经济放缓,中国的出口仍将可能继续增加。
虽然信贷市场现在感到有些吃紧,但这与价格稳定不相一致。过去的货币和信贷的迅速增长正演变为通货膨胀。而目前信贷和货币的增长则增加了通胀的压力。政府需要迅速提高利率,以限制信贷需求,减轻通胀压力。
印度和韩国最近提高了利率。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尽管全球经济放缓,他们也必须对付通货膨胀。中国需要尽快加入这个行列。印度的通货膨胀已达到两位数。除非利率迅猛增加,否则,中国也可能遭遇相同的境况。
中国已进入通胀时代。劳工市场收紧,工资快于劳动生产率增长。通货膨胀已不可避免。事实上,只要工资上涨速度快于通货膨胀,这就不是一件坏事。它是中国重新走向平衡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提高经济中劳动收入和消费的比例。但是,要想稳定经济,利率必须超过通胀率。否则,通胀率将加速上涨,并引发危机。
虽然我现在认为美国不会在2010年下半年提高利率,但我仍然相信,中国会以每次27个基点的幅度两次提升利率。虽然这些举措将平息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但不足以稳定通货膨胀。恐怕中国将在两年内经历一场通货膨胀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