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质监部门对全市大米生产企业进行检查后,多家生产企业涉嫌以假乱真,存在伪造产地、违法添加香精香料、以普通大米冒充东北五常优质大米等涉嫌违法行为。(7月17日新华网)
“问题大米”充斥市场令人震惊。民以食为天,连主食都出问题,食品安全难免引人担忧。继五常大米出事之后,泰国香米等也被怀疑。媒体公布内幕后,质监部门才“查处大量涉嫌违法行为”,这些成果看似可喜,却折射出食品监管部门的不足。大米屡出问题,当地质监部门应该感到脸红。
大米的质量关系到千家万户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与众多食品一样,大米的供应链的确有多道关口。任何一个环节失控都有可能出现问题,添加了香精的大米不仅欺骗消费者,更危害公众安全。
奇怪的是,记者是接到西安消费者投诉后暗访才发现造假内幕的,质监部门是看到新闻才派人检查的。在此之前,问题大米“长时间在市场上生产和销售”。而且,被电视曝光的大米中有不少厂家证照齐全,这暴露出从田间到餐桌的中间环节监管缺位。
按理说,大米的储运和销售过程有特定监管部门。但长时间存在的问题大米是记者采访发现,而不是监管部门在监管中查获。消费者不向当地质量监管部门投诉,而向中央电视台投诉,这一连串行为引人深思。
在此类事件当中,当地质监部门总是在媒体曝光后才匆忙抽人查处,再发通知开会部署,暴露出临时对当地大米质量监管的缺位。因此,整治“问题大米”,要拿食品安全质量监督部门是问,落实各环节的监管措施,防止问题食品生产和流向市场,保护公众的生命健康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