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认为OTCBB的许多企业质量不高。但是中国企业恰恰可以借这条路来达到上市目的。正因为其与IPO相比,时间短、成本低、确定性强,因此中国其实有很多质量很好的可以做IPO的企业,活跃在OTCBB市场中。这些企业的发展前景,跟美国同行相比要好很多,但市盈率却比美国同行低很多。“我当时要做的就是缩小这种差距。”
王文兵进一步表示,“也许我当时的PE(市盈率)不高,但我的PEG(市盈率增长性)好。最关键的是让投资人认同你。把握好给投资人的期望值是门艺术,怎么引导市场,引导市场解读你的业绩。投资人都喜欢惊喜,所以在许诺时要留有余地,要达到超过我给他的一个期待。几个季度下来后,就会对你有信心。但你也不能给的太离谱。所以这个度很难把握。”
王文兵一再强调,海外投资者最看重的还是团队,而企业最重要的也是解决人的问题,怎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中层管理人员送期权。“上市公司最有力量的地方,就是在于给人的激励。上市成本高,好处在哪儿?第一是跟资本市场对接,当你有很好的市场时可以便捷融资,因为跟银行贷款很难;第二,就是对员工进行激励。当员工成为股东,有一个股权激励计划,这是持久的激励。这是上市公司获得的两大益处。上市的企业如果不体现资本市场带来的优势好处的话,那就不值得上市。”
给华尔街讲故事
无论是上市还是并购,整个过程中王文兵往往需要马不停地奔波于多个会议之间,在海外投资者与本土管理层之间搭建一个彼此互信的桥梁。
“与华尔街怎么对接,说白了,就是讲故事。关键看怎么把它讲得好,讲得可信度高。”王文兵就是这样一个会给华尔街讲故事的人。
出生于军人家庭的王文兵,在英语专业本科毕业后去了国营单位——“海外经济合作总公司”,后来还曾在非洲的纳米比亚做过两年贸易经理。回国后不甘于国企生活的平淡,2000年以GMAT750分和TOEFL667分的优异成绩申请到了纽约Rochester大学攻读MBA,之后一直在美国从事投行和投资工作。
目前王文兵的生活处于“三国演义”状态,每季度去一次美国,日常工作一半时间在大连,一半时间在北京。但身兼投资者关系重任的王文兵每天还要按照美国的上班时间与基金经理、分析师、审计师、律师交流,每天至少有几十封需要当天就处理的电子邮件,经常都要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确实比较累,一个人干八个人的活,既是CFO,又是IR、PR,还当翻译。不过这几年来学到很多,不单单在企业运营层面,尤其在内控方面收获很大。”王文兵坦言一个全能CFO的疲惫和成就感。
为了完成对科普威的收购,傅氏再次通过私募融资3900万美元,而投资者包括美国重量级的大基金JanusFund,JohnHancockFund以及高盛,摩根士丹利,Blackriver等美国家喻户晓的名字。“很自豪地讲,这些都是美国数一数二的大基金。很多个体投资人也看光环效应,因此被投行领袖认可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