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萧山园区的鸿达路建于1993年,是萧山东西走向的园区公路,今年7月份刚刚完成改造,可是短短十几天之内又迎来了一次新的“彻底改造”,耗资千万元建成的沥青车道瞬间变成了“地基”,刚刚结束施工噪音、尘土、绕行影响的过往车辆和周边居民又要进入两个月的施工状态。(8月10日《新京报》)
历时半年多,耗资千万元,刚刚完成改造十几天的鸿达路再一次被“开膛破肚”。命令下达这般之快,施工进度如此迅速,全是因为领导的一句话——专事专办、特事特办。
什么是专事?特事又特别在哪里?一条路的命运为何如此多舛?原来,鸿达路与萧山机场专用车道是平行的,因机场专用车道无法满足客流要求,将于今年10月份开始扩建,同时鸿达路被作为机场替代车道,为期两年。也就是说,鸿达路在最近两年将作为萧山机场的替代路(看清楚了只是替代路而非不是主路)。“本来我们打算在替代期结束以后再对鸿达路进行彻底改造,所以只进行了增加车道的施工。7月份杭州市相关部门来鸿达路视察,认为该道路会影响杭州的整体形象,所以决定将彻底改造提前。”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土规划建设局副局长任文祥是这样告诉记者的。
也就是说,鸿达路第一次改造完成后,已经完全可以满足道路通行的要求。但是领导来了,认为没有经过彻底改造的鸿达路影响了城市的形象,就为了这“形象”二字,噪音、尘土又布满了鸿达路,千万元的资金在机器的轰鸣声中被埋在了水泥渣子里。
正是领导一句话下面忙断腿,形象不达标再好也得毁。
只是这忙来忙去,毁来毁去,浪费的是百姓的钱,折腾的是百姓的生活。拿人民的钱去扰民,领导怎么就这么强势,百姓怎么就这么倒霉!一句“专事专办、特事特办” 折射出的是某些领导干部的官本位思想:做官不是想着怎样为百姓多做实事,多做好事,而是喜欢拍脑袋,处处要“形象”。脑袋拍习惯了,就容易犯迷糊,容易家国不分,忘记了自己应该“站”在哪一边;爱形象爱过了头,就有点不食人间烟火,喜欢建海市蜃楼、空中楼阁一类虚幻的东西,自己的欲望感和成就感倒是出来了,把一方人和水土可就折腾惨烈了。“
鸿达路远非萧山的“地方特色”,全国各地还有许许多多的“鸿达路”。它们都是爱“形象”的领导脑袋一拍的产物。如果不加强监督,不出台严厉的问责机制,这些喜好拍脑袋的领导就会越来越多,各地的形象工程也将愈加泛滥,鸿达路的孪生兄妹更是会批量诞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