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关于住房
“十二五”期间住房需求
闲置房产征收房产税
>>建议案
在一定时期内应坚持一个家庭限新购一套商品住房,限制外地个人仅仅为了投资而在北京购买普通商品住房;对持有多套住房、高端住房等研究征收房产税或物业税,对闲置房产征收房产税或物业税。
最早明年将扩征房产税
中央财经大学财税研究院刘玉章教授分析,现在北京房价已经到了非控不可的地步,这一建议提出的方法很好,也具有一定的可执行性。他认为,市政协这一建议其实只是针对持有多套住房、高端住房、闲置房产的少数个人征收房产税或物业税。这一新政只是为了解决分配不公问题,因此,这一政策并不会遭到只有1套住房或者正准备买房者的广大市民的反对,相对来说算是个试点,也比较容易推行。
从操作层面看,他认为只要市地税局提出有操作可行性的草案,报经国务院批准即可。他认为,最早在2011年,这一政策就有望在本市推出。
但同时他也认为,由于房价更多是由于地价太贵,而且占房价比重太高所致;以及建筑材料成本所含增值税太高,土地增值税征收不理想,未能起到调控房价作用等综合因素影响所致。因此,即使本市对持有多套住房、高端住房、闲置房产者征收房产税或物业税,预计也不会对本市房价下降起到太大的作用。
>>专家解读
3
关于人口调控
居住证制度加快推出
>>建议案
调研显示,2009年底北京市实际常住人口已达197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为1246万人,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达726万人。
应向国务院申请成立首都人口委员会,制定重大人口决策,督促检查协调人口政策措施的落实。北京市应多措并举遏制人口总量过快的增长势头,降低人口增速。首都的人口规模应在优化结构的背景下尽快实现零增长。
在“十二五”期间,应结合户籍改革与居住证制度的设计实施,完善人口管理政策法规体系,加强产业发展、劳动力市场、户籍、教育、保障等政策与人口政策的协调。加快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制订实施,注重与户籍改革制度之间的衔接配合,以居住证作为享受流动人口出租公寓、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凭证,以劳动就业、遵纪守法、投资纳税等相关信息作为户籍改革参考的重要依据,提高人口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
>>记者观察
本市户籍改革进展缓慢
就在上月,国务院发布《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这是首次在国务院文件中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居住证制度。今年以来,高层亦就户籍问题频繁表态,各地也陆续出台试点新政。汪玉凯认为,中国户籍改革正蓄势待发,或将进入全面改革阶段。
在今年的两会上,北京市相关负责人也表态称,北京市正在就实施居住证进行调研,今年有望形成暂住证改居住证的方案。而实际上,早在2006年,市级高官就曾经表示居住证取代暂住证“已立项调研”,但时至今日仍无明确结论。其背后,北京特殊的地位和人口庞杂的实际情况,被认为是居住证难产的现实理由。
显而易见的是,北京人口膨胀,不断增加的人口使得土地、水源、环境、交通等资源不堪重负。有专家认为,从现在的人口增长趋势看,未来10年内,北京人均水资源量将不足300立方米,而300立方米是国际上公认的不应突破的底线。
但汪玉凯认为,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的贡献,城市需要他们的劳动,也应让他们分享发展成果。说白了,就是不能只要“人手”,不要“人口”。“特别是北京市,要率先形成城乡一体化,户籍改革势不可挡。选择1-2个郊区县或新建城镇实行户籍制度改革,取消农居户籍的差别,按照城市居民的标准并实施统一的就业、医疗、低保、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在条件成熟的地区推行这一改革是非常必要且有效的办法。”汪玉凯认为,从未来北京的发展看,小城镇率先试点,更有利于分散、缓解中心城区人口的压力。
来源:京华时报 编辑:邓京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