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安全比天大
第二说一个产业安全危机。
产业是中国创新的平台,必须高度重视产业安全问题。
从中国重工业的行业内部来讲,国有企业是行业主体,大家都知道国有企业都要改制,但现在有种改制思路很危险,就是国内民营企业靠不住,不能卖给他们;国有企业卖给另一家国有企业也没意思,而MBO又行不通。
但国有企业又必须改革,怎么办呢?整个逻辑推演下来,就剩下华山一条道 :卖给外资。
外资当然求之不得。这有利于国外资本加大对中国产业整合的力度,既控制了中国的产业,又模糊了外资本身的敏感性,一举两得。
鉴于这种机会,甚至有外资悄悄提出斩首行动,我想在任何一个国家,外资都不敢想着收购对方所有的产业龙头,偏偏在中国敢生这个念头。这背后是什么原因?就是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重大机遇,给外资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而过去我们出于开放的要求,很多地方政府把引进外资作为一个政绩考核标准,为保乌纱,不惜卖资求荣,推动外资收购中国国有企业。
过去我们靠市场换投资,靠土地换投资,靠优惠政策换投资,现在靠优质的国有资产换投资,这是极其危险的,会让中国的产业安全面临严重挑战。
徐工案的反思
徐工作为这么大一个国有企业,我为什么反对他被收购,一个是他的交易价值太低。现在有两个收购案大家关注,一个是做高压锅的苏泊尔(002032,股吧),它的交易价格比徐工高,而其盈利能力只有徐工的二分之一,销售规模只有徐工的六分之一,净资产不到徐工的一半,品牌价值徐工是 80 亿,它是 15 亿。
徐工是中国机械制造行业的第一品牌,苏泊尔生产民用消费品,五金制品,无论是品牌价值、技术含量、盈利能力、企业规模两个企业都不是一个规模。
在我提出这个问题之前,徐工卖给凯雷的价格要比苏泊尔卖给德国的价格还要便宜。
徐工并购一度被称为国有企业并购的新标杆,就是说卖得最好的。所以,我想通过徐工问题的讨论,达到加强国有资产交易管理的目的。
我们装备业的龙头、机械行业龙头,徐工只值20 多亿人民币,我们整个中国装备制造业还能值多少钱?
另外,我们有一万亿美元的储备,怎么花这个钱还是很大的政治和经济问题,但是我们为了两亿美元,把国内机械行业第一品牌就这么卖掉了?我认为是不应该的。
第二,我觉得徐工作为装备制造业的龙头,他由外资绝对控股,也是不合适的,因为装备制造业的核心技术是外国人对中国进行封锁的技术。
大家知道,1983 年日本发生过东芝事件,就是日本东芝向前苏联出口了一个精密设备,引发一个政治问题。但是,现在我们要把自己的装备业龙头交给人家,那么未来中国的创新依靠谁?
如果是这种改革思路可以被接受和复制的话,产业安全是无从谈起的。
有人认为我所谈的产业安全有违民主主义,这是胡说八道,维护本国产业安全从来都是全球的一种惯例,美国、日本、欧洲、加拿大都有自己产业安全的机制,但是中国没有。经济转型期的中国有大量的产权交易要进行,而现在我们却没有配套的国家产业安全管理机制,这个问题你说有多么严重?
我高调讨论徐工案,就是要引起大家对建立国家产业安全管理机制问题的重视。
中国产业的安全现状是非常严重的,尤其严重的是我们产业安全意识还很薄弱,我提出这个问题以后,还有很多人不理解,还有很多人认为我们是在搞保护主义,还有很多人认为我们是保护落后,都不知道这个观点是哪里来的,怎么叫保护落后?还有人在讲不要对中国企业进行过多的保护,我不知道我们的保护措施在哪里?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长达几十年给外资超国民待遇的国家,在一次论坛上我讲,我说请你们告诉我,我们中国民族产业发展空间在哪里?在本国,我们有超国民待遇的外资,而他们本身管理、技术、规模、资本上都远超我们好几个量级。在海外,我们受到反倾销调查,受到人家的抵制。我们拿什么从落后变先进,拿什么拓展生存空间?拿什么壮大民族产业?
很多人都是国际主义者,每天沉浸在全球化的幻觉中,完全脱离政治和经济现实,乱唱高调,我认为这是非常有害的,我们应该从这个错误的观念里面觉醒过来!
我希望全社会能够高度关注产业安全这个问题,因为产业安全是我们实现中国创造的一个基础。
假如真的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外资企业也是中国企业,那么中国想变得强大不是太简单了么,大家还辛辛苦苦干什么,放宽全部条件,把世界 500强全都引到中国来,500 强就都是中国企业了,中国不是一下就超过全世界了么!
愚蠢!我们把美国的波音和法国的空客都引进来,他们会为你生产战斗机么?会把战斗机卖给你么?他们的战斗机只会装备自己的军队,而不会是中国的。
如果世界真如某些人说得那么美好,真是那么市场化,民主化,如果国家真是没有边界的,世界是大同的,大家都是世界公民,那我讲的这些就都是错误的。但如果世界不是这样,那么有些人的观点就是错误的,就是胡说八道。



